返回

台灣地區婦女創業模式之研究 

編號: PR0706C

作者: 王素彎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4.10


摘要:

在美國的新設企業中,三分之一為女性所有,而2000年英國女性新設企業約占全國新設企業的35%左右,而歐洲、亞洲國家的新設企業中,也有15%至30%的企業負責人為女性。

在臺灣,隨著社會的開放以及知識經濟的發達,女性創業者的比重也有逐漸提高的趨勢,2003年有高達37.57%的新設企業負責人為女性,在各國的企業負責人性別結構中,我國女性創業比率名列前茅。而我們從過去20年來的雇主及自營作業者的性別結構也發現,1978年男女性雇主的比重分別為89.85%、10.15%,到2003年時,男女性雇主比重轉變為85.06%、15.14%,而女性雇主的人數也由2萬人增加到9萬2千人,在自營作業者方面,1978年男女性比重為84.21%、15.79%,到2003年該比重降為78.00%、22.00%,女性自營作業者人數也由21萬7千人提高到32萬6千人,可見女性創業的比重愈來愈高,女性創業者在經濟體系的重要性漸趨提高。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方式,探討台灣地區女性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及所遭遇的困難,結果發現台灣地區婦女創業動機主要為興趣、理想以及工作成就感。至於其創業模式則依創業婦女的創業動機、創業前是否擁有專業技術、市場及產品形式、以及創業資金來源、品牌經營及銷售通路等面向的差異,將其歸納為「自發型」、「誘發型」;「技術導向型」、「非技術導向型」;「在現有市場,生產銷售現有產品」、「在現有市場,生產銷售新產品」、「在新市場,生產銷售現有產品」、「在新市場,生產銷售新產品」;「利用自有資金創業」、「親友合資創業」、「股東出資創業」;「自創品牌」、「取得代理權」、「加盟」;「店面」、「網際網路」等方式。 

婦女創業所遭遇的困難,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在籌備創業時,經常遭遇不瞭解現實市場生態、不清楚辦理貸款的條件與流程,以及不知道該經由何種管道獲得援助或免費諮詢的困難,使得婦女在創業前及遭遇訊息不對等、資訊不完全的困難。婦女創業後所遭遇的困難主要在於資金不足、不諳管理、知名度不足、不擅於行銷以及不易尋得新進員工等方面。 針對女性對創業需求越來越高,政府應在創業前及創業後分別給予不同的協助,其中在創業前亟需政府協助婦女掌握經濟脈動、產業及創業發展趨勢,提供創業起步完整的諮詢與服務,市場研究與企業未來的發展計畫等提供建言與作法。至於創業後,政府可提供的協助包括: 一、持續輔導婦女創業後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術; 二、普設婦女創業育成中心; 三、建構婦女創業家知識分享平台; 四、架設女性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