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僑外投資事業、對外投資事業及大陸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分析(民國91年) 

編號: PR0676

作者: 劉孟俊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4.05


摘要:

僑外投資事業 2002年因為世界景氣持續低迷,使僑外資廠商在台投資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造成投資件數與投資金額均略為減少,而來台投資之企業除仍以美、日等工業國家為主外,免稅天堂已成為另一投資來源地區。僑外資廠商來台投資之產業,除電子電器業等我國具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外,亦朝向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發展。本研究以產業經營環境對於海內外廠商直接投資活動與其對於我國的影響為焦點,規劃「華僑及外國人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透過郵寄問卷,分析回收問卷內容,目標在於掌握企業投資動機與營運等資訊,進而作為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之依據。本次問卷調查總計寄出3,688家,收回1,462家,回收率為39.64%。本次調查研究規劃五項層面進行調查與分析,分別為(1)僑外投資事業營運概況、(2)營運當地化進程、(3)僑外投資事業在台的研發創新活動、(4)僑外投資事業對我國經濟效益之影響,以及(5)僑外投資事業對台營運環境檢討與建議。經過綜合整理與分析,得出以下之結果: 以投資型態區分,僑資廠商偏向少數股權,其次為獨資;而外資則以多數股權為主,少數股權次之;僑外合資則以獨資為主,其次為少數股權。若觀察產業別,可發現除少數產業如電子電器業與倉儲運輸業等,型態上明顯以少數股權為主。此外,服務業多以合資型態為主,可能是因其營運頗具區域性,且主要顧客為地主國當地的消費者或廠商,故僑外資廠商須對熟悉本地市場狀況的當地廠商有較高的依賴,故多以合資型態為主。 

僑外資廠商外銷訂單的接單地、出貨地均以台灣為主,亦有40.5%的廠商在台灣採購原物料與零配件比重高達80%至100%,顯示僑外資廠商當地化之程度頗高。而僑外資廠商在台設立的部門主要以財務、行銷、採購與生產部門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僑外資廠商在台灣近五成有成立研發及設計部門,此一比重相當高,顯示外資在台灣的投資已非如過去使用台灣廉價的勞工與資源,而是著眼於台灣的市場、台灣的國際營運中心的趨勢與研發的優勢。另外,這些僑外資企業在台成立區域營運總部的比重亦高達二成六,雖然相對於其他部門比率較低,但此比率表示四家在台投資的僑外資廠商其中就有一家視台灣為區域營運中心,所以設立區域營運總部,比重相當高。這對於台灣要成為亞太營運中心是一個相當大的鼓舞。 

其次,就僑外資廠商之技術來源而言,主要為在台灣自行研發,顯見台灣之研發環境對發展僑外資廠商的新技術相對於由母廠引進或由其他方式引進而言,仍有相當的比較利益。探究這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