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0年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成效追蹤計畫 

編號: PR2473

作者: 余佩儒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21.11


摘要:

本計畫今年度與過去成效追蹤的主要差異,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問卷簡化與調整、電子化問卷系統建置,以及呈現更全面且完整的呈現多樣效益(綜合問卷量化分析結果與主題式個案質性分析)、機制調整建議。 

首先,在問卷簡化與調整上,從過去達44題項簡化到15題項,並以三大邏輯進行問卷簡化:1.保留過去效益主要分析項目:(1)主要效益(增進銷售、帶動投資),並在2-5-1產品狀態部分,新增「場域驗證」為產品狀況的選項;(2)次要效益(建立技術、智慧財產權、新創事業、促進就業)。2.盤點新增計畫成效重點:(1)國內/國際認證;(2)主要貢獻整合簡化至單一題項,並且盤點新增計畫成效重點:增加「數位優化/數位轉型」、「進入新產業領域」、「開發下世代/前瞻產品」等三個項目;(3)調整/簡化技術合作方式:技術移轉/專利授權、合作開發、委託設計/研究、委託驗證/測試、其他。3.內/外部專家判別:(1)新增109年度公司基本資料的題答,進一步分析新創業者的後續scale up狀況;(2)非前述談及的重要績效,本計畫迄今最重要績效,或因市場環境變遷無法商品化的重要績效。 

其次,本研究在量化問卷執行方式上,從過去年度透過電話訪問輸入Excel,今年度改以建置電子化問卷系統,並先行匯入過去廠商填答的成效量化數值。針對填答廠商的反饋,大部分業者表示電子化的方式較好,後續年度可以朝幾個方向優化:1.資料安全與業者填答便利性的平衡,延長驗證碼使用期間;2.新增「補充說明」欄位讓業者可以直接於電子問卷中補充;3.未來調查年度透過增加存檔或列印功能,讓廠商可存成電子檔或是印出留存的方式。 

再次,在成效呈現上,涵蓋量化問卷成效與主題式個案分析。本年度以投入產出階段性呈現效益,增加「過程面」對公司主要貢獻、技術合作等分析指標,以及在「產出面」增加認證取得、「影響面」增加研發人員、促進企業成長等指標分析。整體而言,110年度43件計畫政府補助金額達7.55億元,意味著政府補助每ㄧ元之效益:帶動廠商直接投入1.53元、衍生投資10.84元、創造銷售4.65元,共計創造直接及衍生效益17.02元。主要量化發現有:1.對公司主要貢獻:技術/產品面、人才面、進入新產業領域、開發下世代/前瞻產品,其中後兩項為本年度新增選項。2.帶動後續投資:以量產投資為大宗(43.44億元)、其次為研發投資(34.34億元),行銷投資(4.05億元)相對金額較低,平均每元補助款投入可帶動10.84元銷售金額。相較於今年調查的廠商持續量產投資家數累計至結案後3年(T+3)為核定補助款的6.9倍;106年度以前結案的持續量產投資,累計至結案後3年(T+3)為核定補助款的18.7倍。3.增進銷售達35.12億元,平均每元補助款投入可帶動4.65元銷售金額。相較於今年調查至結案後3年(T+3)80%案件有銷售額,累計銷售額為核定補助款的9.2倍;106年以前結案的121個補助計畫中,至結案後3年(T+3)79%案件有銷售額,累計銷售額為核定補助款的27.5倍。4.六成以上企業的營收與研發投入都有增加、6家實收資本額升級(中小型企業、升級為大中型企業)。建議在延續型計畫的追蹤上,持續調查「產出面」的商業價值構面和「影響面」的產業創新構面,以更全面取得計畫後續創造的效益。 

另外在主題式質性個案分析的重點結論,一是智慧機械,智慧機械主題式研發計畫依據計畫成果效益,概分為三類型:類型一是智慧製造產線(基礎版);類型二是智慧製造產線(進階版),包含擴建智慧產線與智慧維修監測服務銷售;類型三是培養SI系統廠,包含完成工業4.0解決方案、孕育新創,公司和建立國產化I4.0產業鏈。二是電動載具,首先,在電動大巴士整車廠(華德動能)成效,國內成功開發出600V電動巴士,並且國內零組件供應廠商也因此參與計畫而獲得技術提升,而近期廠商已投資擴充整車產能,開始為未來推向國際市場做準備;其次,在電池領域別部分,國內從電池新材料、製程技術到高階/次世代電池開發等研發水準均獲得升級;再加上國內產學研資源的參與,以及近年廠商開始擴充產能等。就計畫成效上,對我國整體電池產業競爭力確實有達到提升的助益。 

最後,在成效追蹤機制調整建議,分就以下三個構面:一、計畫推動面:1.計畫可評估申請廠商的企業信譽與科專計畫過往成效。2.計畫具有扶持公司成長的效益:計畫審查時如何將企業成長規劃納入考慮因素。3.計畫可參考其在「價值鏈」的定位與複雜程度,設定補助經費規模。4.強化計畫對公司企業策略的貢獻(本年度舉出之數位優化/數位轉型、進入新產業領域、開發下世代/前瞻產品)。以「產創平台+」概念,針對該類型廠商提供產業層次發展方向或推動作法的訓練課程、顧問團(可與既有局內或部內資源串接)。二、計畫評估面:1.每年動態檢視新增調查計畫的推動重點微調選項。2.每年透過特定主題進行質性研究,從產業觀點呈現數個計畫的綜合效益。透過本研究建立的「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分析工具,從產業鏈與多元利害關係人兩個軸向分析產業效益,建議未來延續性計畫追蹤可針對主題式及新創延續追蹤。三、辦公室未來調整事項建議:1.應前後對照申請計畫前所填寫的預期效益,應於後續結案後對照;左右標齊透過同業互評,將廠商與其他同業比較。此外,建議延續性計畫追蹤重點可針對新創企業。2.找創投來找亮點建議、分享會,建議廠商績效可作為未來申請計畫加分的依據。邀請創投業界人士擔任專家評審,從投資方角度提供對計畫的評估與效益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