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臺灣外海箱網養殖策略規劃與研究平臺運行 

編號: PR2097

作者: 戴志言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9.06


摘要:

一、研究目的 本計畫以政策研究與建立專家網路平臺,協助漁業署規劃未來「中長程海洋養殖產業旗艦計畫」為主要目的。計畫內容分為研究工作與產業專家平臺建立維運兩大部份,在計畫執行過程中,依據蒐集彙整之文件、數據、專家意見等資訊,規劃設計資料庫雛型,以因應日後國內發展海洋箱網養殖產業之參考文件來源。 二、研究過程 (一)國際產業資訊收集與分析:已收集各國水產養殖技術、市場、產業法規與政策等資訊與發展動態,歸納未來主要水產消費國家貿易障礙與進口政策,協助研析未來我國主力魚種與市場需求。 (二)海洋箱網技術商業化模式研究:針對我國業者需求以及技術研發單位能量,完成研擬海洋箱網技術商業化模式,作為評估未來海洋養殖公共投資模式之基礎,運用適當的政策資源投入模式,加速我國科技研發成果商業化程度。 (三)運維專家會議團隊:已於計畫期間內組成跨領域專家團隊,完成4場專家討論會議,針對政策規劃與推動策略進行討論,此外,協助研擬具體方案內容,提供計畫諮詢與政策建議工作,包含:海洋養殖、智能科技、產業政策、海洋工程、海洋法規、農業金融。 (四)研擬規劃「臺灣海洋養殖產業發展旗艦計畫」:綜整國際資訊與國內專家意見,完成「臺灣養殖產業旗艦計畫」方案構想,作為農委會未來推動臺灣海洋養殖產業的政策論述基礎以及後續相關政策資源協調的參考藍圖。 (五)建構「國際海洋養殖產業商情資料庫」一式: 1.主要水產養殖國家海洋養殖法規與政策文件資料。 2.新興海洋養殖技術文件。 3.國際主要海洋養殖魚種市場情報。 4.國際海洋箱網技術與相關企業發展動態。 5.臺灣箱網養殖策略魚種潛在市場評估。 6.臺灣過去箱網養殖產業停滯原因探討分析。 (六)組建線上社群即時資料庫:已組建線上社群平臺(Line),將產官學界相關產業從業人員加入社群,提供即時資訊交流與意見回報,成為即時動態資料庫。 三、重要發現 (一)漁撈與養殖產業轉型與輔導需求日增 1.臺灣整體漁業年產量約為128萬公噸,遠洋漁業、近海漁業、沿岸漁業及養殖漁業比重分別約為60%、11%、4%及25%,此一比例在未來數年仍將維持,此外遠洋漁業為我國重要之漁業類別。 2.人才完成訓練之後,缺乏大型企業與系統接收人力資源,造成產業發展不易發展以大型海洋養殖集團與國際競爭 (二)抗災技術應用與需求提高:颱風侵襲,對於傳統箱網養殖而言,除了直接對箱網之重大損害外,其極端天氣所造成的水質劇變也對其養殖魚種造成危害,降低養殖對象之存活率,往往導致養殖漁民重大損失。 (三)創新技術應用日增:抗災能力提高,養殖規模增加,經濟效益獲得改善。 1.美國:AquaPod技術系統,應用於波多黎各外海養殖。 2.挪威:新育種與養殖技術應用於原有鮪魚養殖區域。 3.日本:大型可沉降箱網技術應用於內海養殖。 四、主要建議 (一)產業結構轉型及制度調整:基礎設施與資源配套措施的改善,增加養殖產業相關公共建設的投資與整建;並推動計畫性養殖制度與水產養殖專法,提供國內外市場價格示警機制與管理措施。 (二)改善現有人才與人才資源政策:發展適用於未來海洋及陸地養殖漁業所需的國際漁工招募與管理辦法,補充基層作業人力與中高階專業人力需求,以及改善勞動法規與養殖產業主管機關的觀點差異。 (三)未來場域以企業化經營模式進行,降低個體戶發展,吸引國內企業與金融機構資金投入。 (四)加強本國及國際消費者習性調查,建構完善整體產業機制與競爭條件。 五、政策意涵 (一)5+N產業創新政策:新農業為國家重要產業政策項目之一,本計畫依據國發會新農業產業發展政策方向,以建立產業新典範、擴大科技應用等政策為依據,規劃外海智慧箱網養殖產業推動計畫,發展具備海洋抗災能力的智慧箱網養殖系統科技技術。 (二)智慧農業4.0計畫 1.智農聯盟推動智慧農業生產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建置農業生產力知識與服務支援體系。 2.整合資通技術打造多元化數位農業便捷系統與價值鏈整合應用模式。 3.人性化互動科技開創生產者與消費者溝通新模式。期透過智能生產與智慧管理,突破小農小漁單打獨鬥之困境,提升農業整體生產效率與量能。 4.藉由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建構主動式全方位農業消費/服務平臺,以滿足所有農業利害關係人需求,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之信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