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臺商經貿投資白皮書-菲律賓篇 

編號: PR2005A5

作者: 葉長城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8.12


摘要:

 主要研究內容說明 我國政府於2016年9月正式啟動「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該計畫係以「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以及「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為目標,希望改變過去僅將東協及南亞國家當成臺商之代工生產基地的作法,強調臺灣應與東協十國(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越南、緬甸、柬埔寨、寮國)、南亞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不丹)、紐西蘭與澳大利亞等國進行涵蓋人才、資金、技術、文化、教育等全面性的互動交流,俾利創造彼此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並發揮臺灣與「新南向國家」在地緣上的鄰近優勢,建立臺灣與「新南向國家」的「經濟共同體意識」。 

在「新南向國家」中,菲律賓距離臺灣最為接近,儘管雙方於1975年中止正式外交關係,但過去雙邊無論在關務、科技、農漁業發展、經濟走廊發展、銀行監理、智慧財產權、標準化及符合性評估、跨境資訊交換、工業技術合作、電子原產地證明(Electronic Certificates of Origin, ECO)跨境交換、中小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地熱能源、貿易、投資、觀光與文化教育等均保持密切的交流關係。在經貿關係方面,2017年我國係菲律賓第10大出口市場與第7大進口來源國。而在投資關係方面,根據菲律賓統計局(Philippine Statistics Authority, PSA)的統計,截至2017年12月,我國赴菲律賓投資累計已達1,093件與25.21億美元。 

在重要經貿政策與措施推動方面,菲國現任總統杜特蒂(Rodrigo R. Duterte)自2016年6月執政後,以振興菲國經濟,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目標,持續推動艾奎諾三世(Benigno S. Aquino III)政府時期之總體經濟政策,透過審慎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幫助菲國維持其高經濟成長,並為菲國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及縮減貧富差距。在菲國杜特蒂政府力推改善基礎建設,提供更好的商業及投資環境與加強吸引外商參與菲國投資計畫之政策引導下,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估,菲律賓在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保持6.7%的成長水準,高於同時期東協五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與越南)的預估平均成長率(5.2%),且2019-2020年亦將保持6.8%的高成長動能。 

為協助臺商掌握菲國經濟成長商機,就其在當地經營投資提供建議,並且盤點臺商在菲國投資關切議題及具體建議,供臺商會對菲國政府改善臺商於菲國當地經營投資環境提出建言,同時藉此對臺-菲雙邊加強經貿與投資合作,以提升雙邊實質關係提出具體政策建議,本研究主要針對菲律賓進行「臺商經貿投資白皮書」之撰寫,俾利就臺-菲雙邊經貿關係、菲國總體經商環境;臺商在菲國投資關切議題及建議,以及促進臺-菲合作之發展等議題,提出研析結論與對臺商、菲國政府及我國政府提供排除臺商在菲之經營投資障礙以及促進臺、菲兩國合作發展之具體建議。 

承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針對下列四項研究內容進行研析,包括: 一、 菲律賓總體環境概述; 二、 臺商在菲國投資關切議題及建議研析; 三、 促進臺菲合作之發展研析; 四、 結論與政策建議:根據前述一~三之研究結論,針對臺商在菲律賓當地經營投資、臺商會對菲律賓政府改善臺商於菲律賓當地經營投資環境之建言和我國政府加強與菲律賓經貿及投資合作,提升雙邊實質關係等主要重點方向,提出具體政策建議,供臺商、菲國政府及我國政府之政策參考。

結論與政策建議 

首先,在菲律賓總體環境概述方面,菲律賓過去受其國內政治因素、亞洲金融風暴等影響,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直至2010年後才有明顯改善。近年來,菲律賓經濟呈穩健成長態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2018~2020年菲律賓經濟成長率皆可達6.7%以上,而人均GDP則可望在2018年達3,100美元,2023年甚至可進一步增長至4,410美元。當前菲律賓對外開放並積極與國際經濟整合,發展前景可期,加上內需市場商機龐大、天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且具英語優勢、薪資上漲幅度較慢且給予外資投資優惠等優勢,已使菲律賓成為外資前進東協投資的主要國家之一。 

其次,在臺灣與菲律賓雙邊經貿關係方面,菲律賓為距離臺灣最近的東南亞國家,同時與臺灣的經貿關係相當密切。近年來在臺商對菲投資漸增下,帶動臺、菲間貿易總額的穩定成長。2017年臺灣為菲律賓第10大出口市場及第7大進口來源,重要性僅次於東協其他國家、中國大陸、日本、美國、韓國等市場。臺、菲雙方貿易高度集中於電機設備、機械設備和礦物燃料等產品項目,故可知臺、菲雙方在此三大產業有較明顯產業內貿易及分工現象;至於在臺灣於菲律賓投資概況方面,過去大部分至菲律賓投資的臺商,係以配合下游客戶的全球生產布局策略為主,也就是「追隨客戶」(Follow the Customers)策略;近年來因中國大陸生產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經營環境趨於惡化,亦使不少臺商轉往菲律賓或其他東南亞國家設廠,從而使得臺灣對菲律賓的投資金額逐年增加。 

再者,在臺商於菲律賓經營概況方面,由於臺商近十年來對菲國工業與服務業(含金融與保險業)的積極投資,已為菲國當地製造業與服務業就業機會的增加、先進技術及設備的導入、生產管理技術的提升、供應鏈的建立及與國際接軌、產業聚落的形成以及完善金融與保險服務的提供與其從業人員的訓練等,帶來諸多具體貢獻。 

而在臺商於菲律賓面臨的投資障礙與建議方面,基本上其所面臨的共通性障礙與建議大致上可分成七大類,包括:(1)法令、行政程序議題、(2)勞動議題、(3)人力資源、(4)貿易議題、(5)投資議題、(6)稅務議題與(7)基礎設施議題;至於,在產業別投資障礙與建議議題方面,本研究發現包括金融業對加強專案信用貸款與強化信用資訊體系建立,以利銀行業協助農業與微、中小企業取得所需融資與醫療器材業希望縮短證照審核時間等係為旅菲臺商主要關切焦點。 

此外,本研究在當前眾多臺、菲間可以進行的合作項目中,研提八項臺、菲雙邊可優先考慮加強合作之領域項目,包括:(1)人力資源與培訓合作:加強技職教育與專業人才培訓合作,並持續強化人才資料庫建置與交流;(2)中小企業發展合作:持續於雙邊交流平臺加強中小企業發展議題的對話交流及合作,加強電子商務合作;(3)農業高值化與應用生技合作:合作推動農業高值化與綜合農業示範園區,加強雙邊地方特色農產與相關生技保健產品行銷合作與發展經驗交流;(4)電子電機與資通訊創新應用合作:加強雙邊在半導體與電子組裝產業領域的合作,以及深化雙方在資訊電子創新應用領域的合作;(5)機械產業合作:加強雙方在農業、食品機械以及工具機與金屬加工機械領域合作,增進雙方在智慧製造領域的交流,協助菲國產業升級;(6)工業園區開發合作:加強臺、菲在工業區「能資源整合」的合作,並推動臺、菲工業區開發合作;(7)醫療器材與醫療衛生合作:促進臺、菲醫衛人才培訓合作,橋接雙邊醫療產業,並加強臺、菲醫療器材產業合作,協助菲律賓醫材產業升級;與(8)能源產業合作:加強臺、菲太陽光電及地熱等能源產業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臺、菲雙邊節能產業合作。 

最後,針對我國當前在菲律賓推動加強提升臺、菲雙邊經貿與投資之實質關係議題,本研究分別從政府面及市場與產業面兩大面向,研提十二項政策建議供臺商、臺商會與我國政府之政策參考: 第一,在政府面的政策建議有:(1) 善用臺、菲部長級會議溝通管道,增進雙邊交流機制功能與合作成效;(2)持續推動臺、菲雙邊議題別與產業別連結平臺之合作,並藉此加大協助臺商赴菲投資發展;(3)加強臺、菲在數位政府等治理軟實力議題之合作,增進臺、菲實質關係;(4)推動洽簽臺-菲ECA,提升雙邊經貿合作;(5)持續敦促菲方早日促成臺-菲租稅協定生效,以確保臺商合理租稅權益;(6)協助業者掌握菲國具體投資案源,透過精準媒合方式,促進適當業者進入,俾利參與菲國內需市場成長商機。 

第二,在市場與產業面的政策建議有:(1)鼓勵業者參與國內赴菲拓銷人才培訓,培養赴菲市場人脈,以長期深耕菲國市場,掌握菲國龐大內需市場商機;(2)鼓勵業者參與臺、菲各項雙邊產業論壇、會議及會展,以增進雙邊合作機會、建立雙邊產業之合作關係;(3)臺、菲可優先以農業高值化、應用生技、電子電機、資通訊創新應用、機械、工業園區開發、醫療器材、醫療衛生與能源產業為重點,深化雙方產業合作與鏈結;(4)赴菲臺商可掌握菲國重大產業及建設政策涵蓋之相關商機,善用其投資優惠措施,加強開發菲國國內與東協市場;(5)赴菲臺商可善用本身產業利基,持續提升競爭優勢,俾利在菲國尋找合適之關鍵合作夥伴,順利開拓菲國市場;(6)善用政府、公協會引導整合既有媒合平台,以策略聯盟或整體力量赴菲開拓市場,抑或思考與第三國業者合作,共同掌握菲國及東協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