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網路新經濟及創新創業發展,對南部產業之影響及商機研究 

編號: PR1904C

作者: 林柏君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7.12


摘要:

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及行動通訊科技的崛起,加上大數據、雲端運算、物聯網等科技日趨成熟,全球經濟發展進入嶄新紀元;同時,創新創業也蔚為風潮。為此,政府亦積極推動「五大創新產業」(已增加新農業、循環經濟為5+2產業)及新南向政策。上述發展對我國南部產業影響為何,又可為南部經濟帶來多大的商機,為本計畫探討之重點。 

因此,本計畫首先瞭解國際間網路(數位)經濟趨勢及國內外相關政策和區域創新經驗,並對南部地區的產業發展進行盤點,分析南部產業環境發展網路(數位)經濟之現況與優劣勢;接著,透過SWOT分析方法,歸納南部產業透過網路/數位化創新帶動升級轉型之方向,包括:既有產業網路/數位化、發展跨境電商、推動數位內容相關產業等;根據上述面向,分別進行深入探討及分析;最後提出結論及建議。 

在國內外網路(數位)經濟發展方面的盤點上,目前相當多先進國家皆高度重視網路(數位)經濟發展,並擬定策略性作法以因應針對物聯網(IoT)與大數據所帶來之挑戰。在主要國家推動網路(數位)經濟之政策方面,丹麥和英國發展數位經濟的主要重點均著重發展數位政府與開放政府,強化全民參與並提升公共行政效率,同時鼓勵數位創新;芬蘭則是善用人民既有的創新特質加上物聯網垂直產業應用,開創新商機;日本主要目標是聚焦於2020年東京奧運,因此在生活各大層面均積極運用資通訊科技,如:發展資通訊科技智慧城鎮(ICT smart town)、G空間城市(G-spatial city)等項目;韓國則利用資通訊科技拓展創意經濟與協助新創企業發展,建構政府角色成為創業孵育器並幫助中小型企業成功募集資金。 

在國內,面對國際數位經濟創新浪潮和相關挑戰,我國近年來亦推出數項方案政策,包括:五加二創新產業(和數位經濟較相關的項目為亞洲矽谷、綠能科技、智慧機械產業)、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啟動智慧城鄉溝通平臺和監理沙盒制度。 

有關區域創新方面的觀察,區域創新系統的關鍵成功因素,包括透過政府整合、提供資源,及強化產、官、學的合作,以提升產品價值和優化服務結構。我國政府目前的產業規劃則以六都為核心,投入資源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重點產業包括:物聯網、生物醫學、綠能科技、智慧機械、國防產業、農業、和循環經濟。藉此做為國內產業轉型的契機,目標為帶動創新、創造高薪就業機會,並促進地方經濟均衡發展。 

在南部產業環境現況及發展網路(數位)經濟方面的盤點,根據南部主要產業園區的分布,南高屏區域已自然型塑成為一個南部科技走廊。台南、高雄過去以製造業為主,近年來,臺南市開始積極發展三大新興產業,包括流行時尚、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等產業;高雄市則重點推動數位內容產業、電子商務/跨境電商、體感經濟及物流服務業發展;屏東過去以以農、漁業為主,近期以觀光旅遊業為發展主力,亦開始著手發展照護產業和綠能產業。 

根據南部既有產業環境的發展歷程及目前發展數位經濟的現況,南部地區發展網路(數位)經濟的SWOT分析如下表: 優勢分析: 1.產業上、下游業產業鏈完整,潛在發展機會大 2.擁有高雄港、小港機場,海空連外便利高,適合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的發展或跨國營運總部聚落 3.高雄擁有數位軟體及資訊遊戲產業鏈,擁有數位產業基礎。 

4.農漁產品項齊備,品質優良 劣勢分析: 1.年輕人流失嚴重,人口逐漸老化 2.缺乏研發創新動能 3.中小企業不少,但難以國際化 4.國營事業多,缺乏重要龍頭企業進駐,招商引資及產業擴散效益有限 5.數位落差情形嚴重 機會分析: 1.政府重視南北資源不均問題,預計可爭取較多資源 2.與北、中部相較高雄硬體建設逐步完善改進,提供更多產業潛在發展機會 3.與北、中部相較政府與學術單位成立育成中心,催化創新研發能量的提升。 

 威脅分析: 1.高雄港面對對岸港口威脅,重要性日益薄弱 2.數位產業於中、北部持磁吸效應 3.與北、中部相較,南部平均薪資較低,不利高端服務業發展 4.電子商務發展無國界,跨國競爭無可避免 有關南部既有產業網路/數位化發展方向上,由於南部產業以製造業發展為主,在全球化競爭、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工廠陸續崛起和關稅等挑戰加劇下,製造業發展必須升級。目前,南部製造業面臨產業升級的困難包括:設備智能化程度低且常面臨勞動力短缺、高附加價值市場對品質要求高、以及單機化難以符合多樣少量接單需求等。 

在數位經濟的發展下,建議南部製造業可積極透過導入資通訊技術,結合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簡稱IOT)和工業4.0,提升設備智能化程度,減少人力負擔;另,透過發展智慧工廠,彈性調整生產流程並製造客製化商品,藉由數位/智慧科技之導入,提升南部製造業整體設備智能化程度,並透過資料整合、滿足客製化生產及製程/產品創新等需求。 

在南部發展跨境電商方面,結合南部既有的優勢產業,南部適合發展跨境電商之商品包括:生技醫療、美容保健等。南部中小企業具備良好的製造能力和優質的產品,但尚缺乏數位技術人才,且電子商務之相關配套服務不足(金流、物流、資訊)。 

在網路/數位經濟的發展下,南部產業可善用在地製造業聚落的優勢,整合推動跨境電商做為對外貿易的管道,形成電商產業聚落生態系。同時,藉由高雄海空港的優勢,結合其他配套服務產業的發展,如金流、物流、研發、專利、貿易等,透過促進高附加價值之電商產業型態的發展,帶動薪資、吸引人才、活絡南部經濟。 

關於數位內容相關產業前景,臺灣數位內容產業順應行動上網與智慧載具普及、VR/AR技術蓬勃發展,已進入新型態內容產品開發時代。自2009年地方政府的推展下,高雄市相關產業聚落已具備初步規模,也為高雄下一步推動體感科技相關產業奠定基礎。 

體感科技產業是目前我國發展數位經濟之重點項目產業,虛擬(VR)及擴增實境(AR)等技術更被列入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簡稱DIGI+方案)」當中。然而,我國在體感科技裝置尚未完全成熟且內容不易量產,加上中國大陸和南韓對我國威脅明顯,因此,建議透過研發改善載具效能,並透過快速客製化和跨國合作方式來因應國際競爭,並在完善生態圈及系統整合、範疇界定與法規調適、人才培育、建立場域形成聚落等面向,協助南部推動發展此一新興產業。 

根據上述各探討之主題,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表: 另,本計畫進一步提出短中長期的建議: 

一、短期建議 

1.南北資源分配不均,建議資源可依比例分配。 

2.運用資深產業顧問與年輕資訊系統工程師,發展生產者服務業,提升在地產業實力,並推動系統輸出東南亞產業。 

3.除原有美、日技術來源之外,可強化與印度、新加坡、以色列、俄羅斯等產業發達國家的特定工業區,建立較為緊密的合作關係,取得技術合作來源。 

4.提供新南向國家數理資優學生獎學金,吸引人才前來南部各大學學習。 

5.開放國外高科技人才與外國優秀留學生來臺,成為帶動產業研發的新生力量。 

6.整合南高屏的新產學合作平臺,強化區域內的產學交流。 

二、中期建議 

1.擴大臺中智慧製造園區,延伸至嘉義大埔美工業區至南部科技走廊,建構中南部智慧製造走廊。 

2.強化技職教育的復興,提升年輕學生投入產業發展的興趣。 

3.發展建構在跨境電商、數位科技、物聯網的創業輔導機制,鼓勵年輕人組成創業團隊。 

4.強化南臺灣企業上市、上櫃的財務輔導,以及跨國投資的管理輔導。 

5.政府所屬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如:金屬工業中心、工研院、資策會、商研院在南臺灣的擴大影響功能,增加技術擴散效果。 

6.提供充裕資金及良好投資環境,並以城市特色為優先,鼓勵創新及創業。 

三、長期建議 

1.協助重要產業在南部進行發展,如: 跨境電商、物聯網、VR/AR及人工智慧數位科技等。 

2.建立「跨境電商特區」,透過租稅優惠與法規優勢進行招商,並於特區內大幅度放寬金融、匯兌、貿易等相關條例。 

3.參酌主要國家如芬蘭、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的經驗,透過設立新創事業專職機構,提供各項輔導計畫及資訊,集中資源帶動產業發展;同時,在相關租稅優惠政策上,提供天使投資人租稅扣抵稅額或扣除額相關的優惠措施,提升投資人將資金投入於新創事業的意願,協助新創事業取得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