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網路新經濟及創新創業發展,對南部產業之影響及商機研究 

編號: PR1904B

作者: 鍾富國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7.12


摘要:

面對全球化浪潮、區域經濟結構轉變、產業外移等壓力,經濟發展逐漸依賴地區經濟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承受能力,並以具地方特色的區域創新系統推動當地發展。本研究希望能改善高雄市區域創新體系的某些要素,進而發掘得以整合、重塑或增強當地研發創新能量的方式,以強化高雄市的產業發展與鞏固競爭力。主要涵蓋對近期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發展的分析、國外標竿案例研究、描述高雄市區域創新環境的優劣勢、盤點高雄市區域創新的主要參與者、針對高雄市區域創新相關政策、機構、計畫進行個案分析,最後並提出本研究的政策建議。 

研究檢視近期區域創新系統相關理論的發展,發現創新典範已由線性創新(創新典範1.0)、創新體系(創新典範2.0),進入到許多國家著重的「創新生態系統」(創新典範3.0)的階段。創新生態系統分析產業結構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連動關係,以及促成產業發展所需關鍵元素和演化機制。相應地,政府對創新的治理也須更強調不同政策之間的協調與整合、更關注創新生態系統的生長性和根植性、重視需求側應用。具體表現為產、學、研、用的「四螺旋」合作。各式參與者在區域創新發展的角色日漸增加,使彼此之間的互動形態更需要跨越法定地位、地理或計畫的藩籬,以促進更多、更豐富的科技合作。

事實上,近期我國政策所推動的產業升級轉型策略(推高值、補關鍵、展系統、育新興),或民間廠商的製造服務化與後追趕策略等,在某種程度隱含由創新生態系的觀點考量行動策略。換言之,我國漸有以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為目標的科技政策措施,主要是動員在地法人和學界推動地區產業創新政策。例如加碼企業研發補助,促進產業創新研發升級轉型;推動研學合作計畫,鼓勵產學研共同研提研究計畫、組成研究團隊;培育優質研發人力,創造研發工作機會;結合產業公協會之網絡協助,提供各地方企業關懷輔導;成立創新研發聯盟;提供研發資金融通協助、新產品與技術推廣、研發人力等服務。

在初步分析高雄市的目前的產業與人口結構如何對區域創新造成影響後,本研究針對國外如何強化區域創新能量的案例進行分析,希望能找出可供高雄市借鑑之處,依序為:韓國運用大型企業資源協助建構地方「創造經濟創新中心」、芬蘭奧盧市培養當地創新生態系統,轉型成為北極圈中的「矽谷」、鄰近國家的「青銀共創」等三個議題。發現: 第一,考量到高雄市擁有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深厚的國營事業,或許可借助其力量協助本地創新創業的發展。韓國「創造經濟創新中心」以大型企業挹注地區資源建構創新生態系的作法,系結合地方產業特性與大企業能量,由大企業與地方政府聯合組成經營團隊,孵育新創團隊。韓國政府與大企業合作設立的創造經濟創新中心共通趨勢有:(1)聚焦於未來新興產業或新興科技應用,如金融科技、物聯網、5G、遊戲及虛擬實境等;(2)專注當地產業發展需求,如文化內容融合、電影產業及大數據應用。並以不同形態連結在地資源,並運用大型主導企業的國際網絡,協助企業走出去或在國際舞臺上提高全球能見度。

第二,芬蘭奧盧市的創新氛圍是植基於教育、研究機構、企業、公部門、新創者之間的密切合作傳統,以「公部門—企業(產業)—大學科研—用户(市民)」的「四螺旋」創新取代原有的三螺旋創新;憑藉「參與式」的創新(例如,由志工組成線上平臺,協助測試由奧盧市當地公司生產的軟、硬體)成為開放式創新的先驅。奧盧市的作法主要是支持創新生態系統中的所有成員,加速創新成果普及、獲得商業機會,進而成就跨組織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典範。

第三,鄰近亞洲國家針對促進中高齡創業的措施和政策的思維則是將有限的政府資源集中於可預期成效及發展潛能的新創事業或對社會公益有貢獻的「社會企業」。特別強調高齡者創業能與社區需求緊密結合,且易於「在地化創業」的支援環境;另一方面也廣設創業支援中心,設立銀髮族人才培訓機構、銀髮族創業研究會、創業成功經驗分享研習營,運用網路創業手冊、網路創業成功事例、創業教學經驗分享等,對中高齡創業者提供直接、有效的協助。

接下來,本研究針對高雄市區域創新系統的能量進行研析。發現:高雄市目前提供研發獎勵、投資補助與營運總部補助三種支持措施,以加速「策略性產業」、「重點發展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提供創新創業獎助。但主要是大型企業獲得相關補助,而中小企業與新創企業較難獲得資源;另一方面,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目前主要執行的產業發展計畫則有:循環經濟發展計畫、南臺灣跨領域計畫、體感科技發展計畫、智慧城市發展計畫、會展產業發展計畫、東南亞經貿合作計畫。

高雄市在區域創新系統的優勢表現為:製造業基礎厚實,促使上下游關聯產業群聚且部分企業獲利穩定,願意投注與向外連結各式資源從事技術創新。持續朝高科技化、數位雲端化、綠能減碳、加值化轉型以建構區域創新系統和擴大創新能量。此外,本地擁有許多公私立大專院校並設置創新育成中心可培育人才;劣勢則為產業長期偏重中間原物料及零組件的生產,結構失衡、能耗大、污染高。產業調性單一導致人才外移、商業活力減弱、工作機會減少、大學畢業生本地就職意願低落。盤點高雄市區域創新系統內的主要參與者發現,不乏傳統的企業營運總部、產業園區(聚落)、大專院校、創新育成中心,甚至也擁有近期才蔚為風潮的自造者空間,但卻缺少國家級法人研究機構,創業投資機構更是付諸闕如。

本研究依序針對高雄市地方型SBIR計畫、大學創業生態系與育成中心區域聯盟、高雄市數位內容創意中心、體感科技基地與青銀共創等五項主題,進行個案分析。歸結相關發現如下: 

1.高雄市地方型SBIR計畫自2008年首次開辦至2016年底,共通過中小企業497件研發補助案,補助金額高達3.7億。補助領域分為「金屬機械」、「生技醫材」、「資通光電」、「民生化工」與「文創及創新服務」。由近年獲得補助的件數占比與金額占比觀察,依序為創新服務、資訊、金屬機械。大致而言,除文創領域外,平均每個補助案的金額僅在73-85萬之間。

2.本研究檢視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轉型創業型大學的過程與作法,發現其主要透過政策法規支持、資金與資源網絡、校園創業文化氣氛、空間設施與研發網絡、人才與社群網絡、產學合作與市場網絡等,型塑與培養大學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在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組建育成中心區域聯盟的案例中,透過整合單一育成中心的特色再攜手挹注資源予企業。透過單一服務窗口提供企業各式服務並透過區域聯盟網絡,轉介其他創新育成中心的資源。特別是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藉由「臺灣企業國際化協助網絡」將「南區育成區域聯盟」內的育成中心與企業成員,橋接至荷蘭與歐洲進行競賽培訓、短期進駐(軟著陸方案)等、互通創業服務資源。

3.高雄市數位內容廠商多為中小型企業,面臨資金不足、技術缺乏、人才流失、行銷不易、產業鏈整合困難等多項挑戰,無暇專注研發創新。觀察高雄市政府扶持本地數位內容業者創新研發之作法主要是介接中央政府的科專計畫;引導數位內容業者、跨領域業者共同進行產學研合作,開發國際化產品服務,推廣成功試煉成果輸出模式;建構示範試煉場域,透過數位內容特定場域的整體解決方案,以使用者為中心提升服務品質;設立匯集新創企業、輔導資源、社群的高雄市數位內容創意中心。

4.本研究以體感科技基地探討國家與區域創新系統的對接,中央政府主要是透過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與工業局搭配高雄市政府於高雄軟體園區進行體感科技產業的產業聚落與生態系建構,其餘主要的參與者則有臺灣產學策進會、智崴資訊科技、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國立中山大學等以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共同協助推動。

5.高雄市推動青銀共創或銀髮創業仍未成風氣,2016年4月成立之「南區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期許可透過世代合作、青銀共融,創造高雄市的勞動新價值。未來高雄市欲發展青銀共創或許可考量由銀髮社會企業搭配創新創業的角度切入。如此,可推廣之領域不僅有醫護行為,還可擴及其他生活層面。同時,亦可藉由新科技與新領域業者的投入,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與商業可能性。 

最後,本研究依據區域創新相關理論、參酌國外區域創新的案例,針對高雄市的區域創新系統進行政策盤點、參與者分析、個案整理,提出針對強化高雄市區域創新系統的作法,包含高雄市整體創新創業環境塑造、高雄市地方型SBIR精進做法、強化高雄市創新育成中心能耐之作法、以生態系觀點檢視體感科技基地計畫、促進銀髮創新與青銀共創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