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村整合發展產業化計畫  

編號: PR1824

作者: 李永展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7.02


摘要:

台灣過去以農立國,但隨著都市化與工業化大幅改變城鄉景觀及產業結構,使得傳統農村、農業、農產之間自給自足的型態逐漸出現變化,進而造成農村人力外流、農業經營受限、農產漸趨同質等結果。隨著全球化資訊產業的帶動,智慧應用逐漸與各種產業結合,進而產生許多智慧城市的發展,惟獨農村仍舊停留在傳統產業及農村生活模式,因此行政院農委會除了依據「農村再生條例」積極推動農村再生計畫,並加強「產業活化」外,也積極推動「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跨域合作示範計畫」。隨著行政院於 2015 年核定「永續智慧城市— 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智慧應用逐漸拓展至以社區、鄰里等更小的單元。對於農村社區而言,推廣智慧應用更是縮短城鄉差距、避免都市過度擴張的最佳解決方案。本計畫以「農村再生條例」為出發點,協助農村社區整體性發展,並以農村為單元發展智慧社區。將臺灣完善的交通、資通訊技術、民生與現代農業基礎建設,結合先進的農業技術,推動發展智慧農村,期望能解決農村現代化發展瓶頸,推動農村永續發展。 

本計畫透過政策研究與國內外案例分析,從社會企業角度逐步鋪陳發展出推動智慧農村整體架構、產業路徑及產業平台,並透過農村的遴選原則,以宜蘭縣內城社區及南投縣上安社區作為智慧農村之示範社區。透過田野調查、工作坊辦理,並邀請有意願投資之廠商與規劃團隊多次與社區進行多向溝通,確定宜蘭縣內城社區的智慧化產業初步可由智慧派車系統及智慧手錶著手,南投縣上安社區則以建置太陽能屋頂及防災整合資訊網頁為主,分別推動作為本計畫之智慧示範農村案例。 

在計畫執行過程中亦發現農村社區推動智慧化產業發展,必須優先進行相關的教育訓練及社區產業自主化,培養社區與廠商間的對話能力,並在後續的營運過程中操作與維護智慧化設備。因此未來在繼續推動智慧農村整合發展產業化的過程中,有兩項共通性的要素必須要特別注意: 

1. 智慧農村推動相關計畫應透過社區參與共識度來降低協商的風險與成本,並藉以擴大經營的規模,以增加廠商投入的誘因,加速智慧農村的推動。 

2. 農村整合發展過程應著重於社區資訊人才之培力與產業發展自主化,培養出社區社會企業模式,增加社區營運收入,提高農村社區落實智慧化發展的誘因;另一方面也透過經營成果的共享, 增加社區群體對新產業進入農村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