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國計量產業發展對策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書 

編號: PR1254

作者: 魏聰哲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1.12


摘要:

近年來,由於全球化與市場自由化之趨勢,各國貿易量快速成長,經濟相互依存度顯著提高,國與國間之競爭也日趨激烈,放眼國際,台灣位於亞太地區之經濟樞紐位置,若將地理優勢結合計量基礎建設之發展、配合自由貿易之世界潮流,實有助於厚實我國產業基礎與提升整體經濟實力。   

依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整理台灣地區進出口統計資料庫及相關資料的推估結果指出,2010年的「量測、導航及控制設備儀器」、「輻射及電子醫學設備儀器」、「其他光學儀器及設備」的進口依存度分別為94%、85%、61%,這顯示國內在計量儀器的需求上高度依賴進口產品;與2007年相較,量測導航及控制設備儀器的依存度提高20個百分點為最多。這可間接說明我國計量產業在發展上面臨諸多難題,包括:國際市場開拓不易、人才培育不足、技術升級困難、國外進口產品之衝擊、以及海島型經濟規模限制了國內中小型計量儀器廠商生存空間等。另外,從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產銷存統計資料庫的數據更可發現,屬於法定計量產業的衡器(計重器)產值從2000年的約13億5千4百萬元下滑至2008年的8億2千5百萬元,受到世界金融海嘯衝擊的2009年則更下滑至5億5千5百萬元,產值衰退比率分別達到39%與58.9%;可知以傳統中小製造廠商為主的衡器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2010年6月,我國與對岸共同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除了與對岸更密切合作之貿易往來,未來與世界各國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之趨勢也不可避免,如何利用此一消除經貿限制的契機,實質協助產業從國際化的眼光重新調整發展策略,同時健全計量產業發展環境與良好制度,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為當前重要課題。   

有鑑於此,本研究目標在於以巨觀方式掌握我國廣義之計量產業整體輪廓,並於現行時空環境下,聚焦法定計量產業,評估其未來發展可能遭受之挑戰與機會,規劃我國法定計量產業發展重點及政府應協助投入項目。本研究將透過廠商經營策略、前瞻性政策、法令規範及ECFA之影響與商機等四個具體構面,並結合亞洲主要國家之經驗,來探討目前我國法定計量產業發展之重要課題與可能解決途徑,藉此達成促進我國計量產業技術層次提升與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等效果。   

本研究完成內容包括:(1)亞洲主要國家計量行政制度及政策之探討;(2)我國計量產業範疇及產業基本統計分析;(3)評估ECFA對我國計量產業產生之影響與商機;(4)我國法定計量產業廠商突破困境的經營策略或商業模式;(5)促進我國法定計量產業發展的法令與政策規劃。   

首先,在亞洲主要國家計量行政制度及政策之探討方面,日韓對於計量產業發展對策之推進,除應有的基礎制度之整備外,配套措施亦加以落實,使得產業能有穩定發展機會,值得我國借鏡。就法令方面的啟示而言,應提升我國型式認證及標準原器檢校之能量,擴大型式認證範圍,並搭配自行檢定制度,藉此確保法定計量的公平性與安全性,降低廠商擔負之檢定成本。再者,政府應結合產業界發展一種能夠讓正確計量觀念確實普及於民間的套裝制度(Package system),其內容可包括:由計量技術人員執行之定期抽檢制度(規範性)、自主性計量管理制度(鼓勵性)以及計量儀器銷售證照制度(諮詢性)等;這除了可促進計量儀器使用者培養正確計量觀念之外,更可提升計量儀器檢查效率,以及使用者對國產計量儀器的滿意度與信賴度。在政策方面,可參考日本政府的計量行政審議會模式,建構我國計量產業領域之產官學界溝通平台,促使法令規範能與時寄民間廠商需求接軌,並且提升民間廠商對國際法定計量議題討論的參與程度。再者,可參考日本經驗,提升我國計量相關公協會的功能、凝聚廠商發展向心力。另外,透過韓國經驗來看,無論是檢定型、式認證、法定計量單位、或新的國際標準的推行,在事先宣示政策,讓產業有一段時間的調適期之後,就必須確實執行,而不能因為業者或利益團體的壓力就朝令夕改。   

其次,在產業範疇及產業基本統計方面,計量產業涵蓋計量製造業及計量服務業。計量製造業涵蓋量測、導航及控制設備製造業, 輻射及電子醫學設備製造業,其他光學儀器及設備製造業等三個子產業。關於計量製造業的現況,2009年小型廠商 (<20人) 佔各子產業的比例均高於60%;從業員工人數為 29,354人,佔總體製造業從業員工人數 (2,196,109人) 的 1.34%。2010年,計量製造業產值為1,006億台幣,占總體製造業產值的比重小於1%。而計量服務業2010年的推估產值大於461億元新台幣,若以461億元計,則計量產業的產值為1,467億元,為2010年國內各業生產總額,323,136億元的0.5%。而計量各子產業面臨的課題主要包括三項。   

第一,「量測、導航及控制設備」為計量製造業的主力,產值最高,雇用員工最多,技術最成熟,也是目前該產業的出口主力,然而以 ”平均每位員工創造的收入” 為衡量經營效率的指標來看,該名目值指標卻逐年下滑。此外國內需求為目前產值的三倍左右,高度的進口依存度與對美、日、德等技術較先進國家的高度入超可以窺知,國內計量產業發展的瓶頸可能為技術的層面。上述兩課題,值得關注。第二,「其他光學儀器及設備」為三子產業中唯一有出超者,進口依存度也最低,表示該產業對於國內市場的掌握,相較於其他兩子產業高,應協助其穩固國內市場的發展,並進一步拓展外銷。然而2007-2009的經營效率逐年下降,值得關注。第三,「輻射及電子醫學設備儀器」為三子產業中規模最小,但產值成長率於2007-2009達129%,卻是三子產業中最高者,其經營效率逐年小幅提高。相對於其他兩子產業是唯一進口依存度於2007-2009期間降低者。然而國內需求為目前產值的三倍左右,其技術不成熟需大量由日、德、美進口產品。是一個技術不成熟但值得扶植的新興產業。   

在評估ECFA對我國計量產業產生之影響與商機方面,由訪談廠商的反映中得知,目前兩岸貿易現況下所面臨的問題主要為價格競爭力、標準與符合性評估、兩岸產業鏈間之競合、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及市場開拓。特別是前五項更是ECFA與「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中意欲進行的協商合作項目。上述的兩協議能否為廠商面臨的問題提供某種程度的協助,進而為廠商塑造更加健全的經營環境,成為重要課題。因此,本研究所分析之焦點,包括:(1) ECFA的降稅效果,對計量產品,價格競爭力的影響;(2)「海峽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與ECFA於,標準與符合性評估等,非關稅貿易障礙協商上,目前的進展與建議之方向;(3) 結合產業發展現況及兩岸經濟發展政策中具有交集的產業,與外人直接投資的利基,說明兩岸計量產業可能合作的面向;(4) 評估計量產業加入「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的可能性。基於上述重要課題的分析成果,可對ECFA與計量產業發展之關係有初步之理解。   

在我國法定計量廠商經營策略方面,本研究透過對法定計量行業基本統計、問卷調查以及廠商訪談內容,運用SWOT分析,歸納出目前整個法定計量產業所面臨之課題及八項可能發展策略,供台灣產官學界擬定計量產業發展策略參考。在產品研發及市場開拓議題上,台灣廠商未來可能朝向三個方向發展,一為邁向高精度及高質化技術領域發展,與中國大陸產品有所區隔;二為應用既有累積之計量儀器技術資源,擴大產品多角化範圍;三為配合度量衡法規相關技術規範標準之提高,積極發展關鍵零組件技術。   

在法令規畫方向方面,型式認證、檢定檢查規範是計量產品在上市前與市場流通時維持計量準確性與公平性的重要規範,其中規範標準的提升有利於消費者與技術層次較高的業者,但不利於技術層次較低者,鑑於世界各國的計量產品技術日新月異,國內計量廠商應嘗試敞開心胸與世界接軌,政府亦可循序漸進提高規範標準,並從幾個可促進廠商進步的因素著手,如合理認證費用、提高認證效率、鼓勵與開放自行檢定等,並強化市場監督力道,以期從源頭到後端建構國內計量廠商合宜的經營環境。同時若能輔以適當的政府權責劃分,並爭取其他單位的專業協助,則更有助於計量產業的發展與轉型。   

我國法定計量產業發展的政策方向而言,標準檢驗局除了應加強宣揚計量產業的價值與正確量測的觀念之外,更應該協同各部會資源,成立完整的支援體系,以協助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在協助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短期做法上,建議標準檢驗局聯合產、學、研,成立「計量產業發展小組」,結合未來醫療照護、智慧生活、與國際綠色趨勢,研究建議前瞻性的核心產業與關鍵技術。並建議每隔三年將「520計量日活動」擴大舉辦為「計量產業發展會議」,以凝聚政策方向、推廣計量知識、並展示產業研發成果,以鼓勵各界研發的進行。   

最後,本研究歸納我國計量產業發展四大構面(ECFA之影響與商機、廠商突破困境之經營策略、法令改善及前瞻性政策)中所提出的諸多建議,將政府協助「計量產業發展對策體系」分成短期及中長期兩個層次來進行規劃,透過對策之執行與回饋修正,逐步達成我國計量產業發展願景(確保各產業標準的正確實施、俾利於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產業發展目標(產業技術層次之提升與產業規模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