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旗艦型科技計畫的運作體系 

編號: PR1181F

作者: 陳信宏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0.12


摘要:

正視台灣經濟發展的瓶頸,經濟部目前規劃推動「旗艦型科技計畫」,希望結合部分主力、中堅與潛力產業,以形成新興的領航企業/產業部門/創新聚落的新興重點科技計畫。 

「旗艦型科技計畫」的內涵意味著,經濟部的科技專案計畫需要持續地演進,注入新的元素,新的「創新治理」(innovation governance)模式。經濟部目前責成一些法人機構負責規劃與推動事宜,但是「旗艦型科技計畫」在台灣仍然是相對較新的政策工具。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透過國內、外可能相關案例的深入分析,刻劃出旗艦型科技計畫的要素/特性以及內涵上的深化,以協助經濟部和相關法人機構,強化「旗艦型科技計畫」的推動與落實。同時,本研究也將協助經濟部從旁觀察與分析一些「旗艦型科技計畫」的分項計畫之進展。 

一、旗艦型科技計畫的十大要素/特性與內涵深化 

綜合國外對旗艦型科技計畫的詮釋,本研究歸納出旗艦型科技計畫之要素:大型科學、技術性的研發計畫;全面性、整合性;跨領域;多方利害關係人;夥伴(合作)關係;具國家層次的重要性;規模大年度長;新興領航性;追求全球卓越;改善未來生活品質。 

進一步剖析國內、外類似旗艦型計畫之運作機制,刻劃出旗艦型科技計畫內涵深化之重點。主要可以從三大面向切入:1.計畫本質:從國際上政策經驗歸納出科學與技術研發、國家層次的重要性、計畫規模大和年度長、跨領域、全面性和整合性等特性,透過對國內、外類似旗艦型計畫的分析,進而拉出策略思維的要素;2.計畫運作:除了國外政策實務上強調的強調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多方利害關係人的共同參與外,在國內、外類似旗艦型計畫的作法上,更多談及成案形式是由上而下(Top-down)或是由下而上(Bottom-up),以及計畫補助的重點活動和計畫設計必須納入績效評估方式;3.計畫成效:一般談及的計畫成效僅限於在技術方面(新興領航性、全球卓越)、產業面形成新的產業鏈和未來生活品質方面,透過對國內、外類似旗艦型計畫運作機制的分析,我們認為旗艦型計畫在對創新系統以及產業競爭力兩大要素上皆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台灣類似計畫之分析與觀察 

在國內的部分,主要運用國際間案例所得之政策實務特性,分項剖析三項相關計畫:1.自行車產業A-TEAM計畫;2.中鋼用鋼聯盟計畫;3.規劃中之彰濱綠能智慧車輛創新發展園區計畫。基本上,隨著發展時間推移,越是新近發展的個案,越是呈現出足以呼應國際上「旗艦型計畫」的特色:大型科學、技術性的研發計畫;跨領域;多方利害關係人與伙伴關係;具國家層次的重要性;規模大年度長;全面性、整合性;改善未來活品質;新興領航性;追求全球卓越。綜觀此3個案,我們可以辨認出政府政策支援體系的轉變。另外,實際落實政府政策措施的技術研發法人的角色功能,也必需要隨之轉化。此外,也不能忽略產業聚落成功所必要的條件之一,在於提供業者在企業營運方面的支援,包括:資金、法務、企業策略等。 

三、研擬台灣旗艦型科技計畫運作機制 

不管有無正式的「旗艦型科技計畫」,在一些領域,台灣產業科技的推動方向需要有「旗艦型科技計畫」或以系統為核心的創新內涵。本研究認為「旗艦型科技計畫」的作法可能從「大型/整合型/國家型科技計畫」切入,必須打破各界科專的藩籬,是一種跨領域/部門/局處/工具的作法,強調不同stakeholder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針對「旗艦型科技計畫」或類似計畫的運作機制提出建議如下: 

1.部分系統導向的科專運作方式必須揚棄以法人為中心的模式。 

2.系統以及服務系統創新也需要跨單位整合機制和實地練兵,進而尋求放大規模。 

3.創新前瞻科專也可以與「旗艦型科技計畫」或以系統為核心的創新方向相結合。 

4.「深耕工業基礎技術計畫」可與「旗艦型科技計畫」的創新內涵相結合。我們建議若要將「深耕工業基礎技術計畫」與「旗艦型科技計畫」的創新內涵相結合,則可引入一些新的執行原則:(1)學研共建/共同形成特定技術領域之卓越中心,與合作廠商的關係應超越「一次性的」(once-and-for-all)技術移轉,建立長期的技術深化關係,成為支援產業發展之「技術母體」。(2)「深耕工業基礎技術計畫」需要建立跨界和跨領域的合作機制,透過SRA(Strategic Research Area)的規劃機制,使相關研究計畫有明確的roadmap作為指引,進而使個別計畫有規格和挑戰frontier的要求;並逐步提高要求。同時,法人/學界在執行「深耕工業基礎技術計畫」時需要有廠商的input、feedback和實質參與,以形成工業技術深耕的開發/深耕脈絡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