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區域整合論壇研究─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研究 

編號: PR1103

作者: 顧瑩華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10.02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瞭解以東協(ASEAN)為主軸的東亞區域整合(包括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東協加六等),對亞洲產業分工及台灣總體經濟與產業之影響,並研擬未來的因應策略。除此之外,亦將評估在兩岸經貿合作之制度性安排(即兩岸ECFA)下,我國與東亞個別國家或區域經濟體簽署FTA之經濟效益,並探討台灣加入東亞區域整合之可行策略。以下為本計畫重要的研究發現及成果:

一、東亞主要協定的貨品及服務業自由化相關規定

本研究先分析東協與中、日、韓三國分別簽署的FTA主要內容及異同,結果發現東協與中、韓所簽署的FTA是屬於一架構協定,其後再依架構協定依序進行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個別協定之談判與簽署,而東協-日本EPA則是採取一次到位的方式,全部談完再簽署,因此花費時間較長。在關稅調降的模式部分,以東協-中國FTA的規定最為簡單,東協-韓國FTA次之,東協-日本EPA最為複雜。在原產地規定方面,東協-中國FTA的規定最寬鬆,其次是東協-韓國FTA,東協-日本EPA規定最嚴格且複雜。

本計畫亦針對與製造業有密切關係的服務業,包括金融、物流及法律、會計、簿記等專業服務業等,分析中國以及東協中的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彼此之間服務業的開放程度,以及對日、韓的開放程度,並分析對我國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中國大陸與東協彼此間服務業額外承諾的項目及範圍並不多,顯示服務貿易並非中國大陸洽簽FTA之重點。馬來西亞與泰國對於日、韓之額外承諾較多,其優惠開放承諾主要包含電腦服務、倉儲服務與運輸服務;越南由於加入WTO不久,故其對中、日、韓之承諾大致與其GATS之承諾相同。由於東協與中、日、韓的FTA在服務業額外開放部分並不多,因此對台灣影響不大。

二、東亞區域整合對亞洲產業分工的影響

本研究分析以東協為主軸之東亞區域整合對亞洲產業分工的影響及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分析範圍包含石化產業、汽車產業及紡織產業。研究結果發現,三個產業中,以石化產業的區域內貿易關係最密切,中國是區內最大的生產國與進口國,而鄰近的台、日、韓三國則為主要供應來源。紡織業的區內貿易關係亦算密切,其中區內進口關係明顯高於區內出口,主要是因為區內兩大成衣生產基地-中國和東協均以出口歐美市場為主;至於上游紡織纖維原料(主要為天然纖維)亦有賴區域外國家供應,只有中游的紗及布是以台、日、韓、中四國的生產供應區內需求。區域內貿易最少的是汽車產業,其中整車出口九成依賴區域外市場。東亞汽車產業區域內分工主要以日商主導,日商以投資方式進入東亞各國投資,採取地產地銷策略,因此整車業區域分工少。但是透過直接投資,日本與中國、東協在汽車零組件上卻有明顯的水平分工關係。

在區域整合對產業分工的影響方面,台灣石化產業由於與東協的貿易往來並不熱絡,自東協進口石化原料的比重很低,出口東協的金額亦不高,因此,東協與中、日、韓三國個別簽署FTA對台灣石化原料出口東協的影響預估應不大。但東亞區域整合對台灣出口中國和東協最多的紡織布卻相當不利,其中以直接出口東協各國內銷市場的影響最大,以加工出口再銷到歐美市場的影響最輕;而加工出口再銷到其他FTA協定國(中、日、韓、印度)或再銷到其它東協國家,其影響介於中間。至於汽車產業,目前台灣汽車產業競爭力在東亞區域已屬相對弱勢,一旦東亞區域整合完成,若台灣被排除在外,則會使台灣汽車產業處境更為不利。

三、東亞區域整合對台灣經濟及產業的影響

根據GTAP的模擬結果,東亞區域整合對台灣經濟及產業的影響程度依各個區域整合占台灣出口市場的大小而定。若區域整合所含蓋的台灣出口市場愈大,則台灣所受到的衝擊也愈大。所以東協加六對台灣經濟造成的衝擊最大,其次是東協加三,再其次是東協-中國、東協-日本,及東協-韓國FTA。若以個別產業來看,則以紡織業、化學塑膠橡膠製品業、機械業、汽車業所受的衝擊最大。

本研究針對受影響最大的石化、紡織、汽車及工具機四大產業,進一步分析台、韓、日、中四國在東協市場的直接競爭狀況。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的石化、汽車及工具機產品在泰國及馬來西亞市場、紡織品在印尼市場受到中國的競爭;紡織及工具機產品在泰國市場受到日本的競爭;而與韓國的競爭則主要是在泰國的石化產品。

四、台灣參與東亞區域整合的效益及可行策略

根據GTAP的模擬結果,台灣若與個別國家洽簽FTA,其中以與日本簽署對台灣的經濟效益最大,其次是與越南及泰國簽署;以對手國來說,台灣與越南及泰國簽署,對其產生的效益最大,但對日本實質GDP的成長貢獻最小。因此若以雙邊經濟效益來看,越南及泰國應為首要洽簽的對象。

若台灣與東亞區域經濟體洽簽FTA,則以該區域經濟體所含蓋的台灣出口市場愈大,對台灣的好處愈大,所以台灣以加入東協加六對我國的效益最大,其次是東協加三及東協。但因東協加三及東協加六短期間形成的可能性不高,因此現階段以與東協簽署FTA對我國經濟效益最高。

台灣參與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最大的障礙是來自中國因素,因此兩岸ECFA可做為台灣加入東亞區域整合的敲門磚,降低各國與台灣洽簽FTA之疑慮,促使他國願意與台灣進行區域經濟整合之談判。目前亞太區域整合的發展趨勢是以東協為軸心,因此對於以東協為軸心的FTA對台灣貿易及投資所產生的影響應即早了解及因應。

在洽簽FTA對象的策略方面,台灣應以東協為優先,但因與東協整體洽簽有其難度,因此台灣應該雙軌進行,除東協外,若考量政經因素,可優先考慮其他已與中國洽簽FTA的國家;若純以經濟效益考量,則越南及泰國是台灣洽簽FTA的首要對象。有些國家若簽署FTA的時機尚未成熟,但基於雙邊經貿關係密切,建議可採化整為零的方式,即以「堆積木」的方式,先由爭議性較小的議題著手,增加雙方互信的基礎,做為未來建構全面FTA之基礎。

五、政策建議

(一)對政府的建議

對政府的建議主要有:1.東協與中、日、韓FTA的簽署模式及內容,可以作為未來兩岸FTA洽簽模式的參考;2.應積極與東協及其他已與中國簽署FTA的國家,洽談FTA相關事宜;3.應強化與產業界事前溝通的工作;4.應加強FTA生效後相關問題之執行能力;5.應協助廠商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強拓銷出口市場;6.應加強東亞區域整合之相關研究。

(二)對產業的建議

石化產業:1.爭取列入ECFA早收名單,以降低東協的威脅,並取代日韓產品;2.應思考及規劃台灣石化產業赴中國投資的最佳策略;3.應積極爭取與東協簽署FTA,加強對東協市場的開拓。

汽車產業:1.利用ECFA契機,設計兩岸汽車產業分工模式;2.台灣汽車廠應自創品牌,帶動零組件業的發展。

紡織產業:1.提升台灣「布」的品質,藉由ECFA拓展大陸市場;2.積極與東協簽署FTA,確保東協市場份額。

工具機產業:1.藉由ECFA契機,取代日韓工具機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同時也須爭取與東協簽署FTA,穩住台灣工具機在東協市場的地位;2.協助廠商提升產業競爭力,並開拓新興市場,避免市場集中度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