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09年僑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及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分析報告(調查年度:2008年) 

編號: PR1088-1

作者: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9.12


摘要:

近年來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甚至衰退,但在新興國家帶動下,亞太區域經濟相對活絡,市場重要性提高,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跨國企業,越來越重視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活動上的戰略地位,紛紛強化在此區的投資布局。在世界市場一體化趨勢下,生產加值鏈跨國分散化已成為普遍的趨勢。而我國已邁入後工業時期的經濟發展,跨國企業對台投資漸趨緩,但在全球生產網絡的架構中,若干產業已享有部分的主導權,在國際市場與分工上之角色越形重要,這也推動我國朝向區域營運中心的角色前進。且在兩岸經貿情勢轉變的趨勢中,我國吸引僑外資之政策重點亦會有所改變,而僑外資政策規劃則有賴於僑外投資事業營運與投資之動向掌握。大體而言,近來來台投資之企業仍以美、日、英等工業國家為主,荷蘭等新興國家亦有所著墨。

本研究以產業經營環境對於廠商直接投資活動與其對我國的影響為焦點,透過郵寄問卷,分析回收問卷內容,作為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之依據。本次調查針對僑外服務業及非服務業者之 (1) 投資事業營運概況、(2) 營運當地化進程、(3) 在台的研發創新活動、(4) 對我國經濟效益之影響,以及 (5)對台營運環境檢討與建議五個層面,並搭配兩岸關係之時事問題,進行調查與分析。本次調查總家數共寄發問卷共4,901家,成功回收共2,267家,總回收率為46.26%。以下將就調查結果摘述之。

在營運概況方面,僑外資事業的股權結構型態延續往年結果,服務業者以獨資型態較多,非服務業者以少數股權型態較多。僑外投資事業的獲利情況在2008年較2007年略有衰退,六成三的服務業者及逾七成的非服務業者有盈餘,高獲利率之廠商比重降低,低獲利率之廠商比重增加,由此可見2008年在台僑外資的經營環境已受金融風暴之影響而略為惡化。

在營運當地化層面,僑外資服務業的服務對象,有將近一半的僑外服務業廠商服務的對象是國內的製造業廠商。而在接單與出貨狀況上,僑外投資事業均有7成以上的產銷活動在我國本土進行,型態是以台灣接單、台灣出貨為主,僑外資子公司在外銷行為上與母公司關聯性較低,自主性較高。在其在台所設立的部門類型上,設有行銷與採購部門者,都接近八成左右,設立研發及設計部門者也超過六成。顯示在台僑外資子公司營運角色已經包括研發創新,地位逐漸提昇。

在研發創新活動上,服務業僑外資廠商的技術來源或know-how,最主要是來自其海外母企業的供應,在台子公司則複製母公司的競爭優勢在台經營;非服務業之技術來源則以在台研發為主,其在台子公司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僑外資非服務業的研發動機主要是擴展新產品與拓展新市場兩者,顯示其主要考量為市場導向,研發與創新是其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手段與方法,其次才是藉由研發與創新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力。在進行研發活動的對象方面,與其動機相符,主要合作對象仍為客戶,而材料供應商、協力廠商與科研技轉單位等則仍為次重要的合作對象。
在對我國經濟效益影響上,僑外資非服務業平均之外銷金額占其營業收入比重超過五成,平均每家所創造之外銷金額約為新台幣16億元。在促進就業方面,僑外服務業平均每家僱用員工139人,平均年薪82萬元,非服務業平均每家僱用員工226人,平均年薪66萬元,非服務業者僱用外國員工比重較高。在活絡我國經濟上,服務業廠商平均勞動生產力為2,151萬元,非服務業廠商平均勞動生產力為1,511萬元,兩者都提高了我國勞動生產力之平均值。

在對台營運環境檢討與建議方面,以服務業而言,同業競爭激烈向來是最主要的經營困難;以非服務業而言,原料人工成本過高、同業競爭激烈以及國內市場有限是其經營困難之主要問題。以業者希望政府積極協助的項目而言,提升政府效率、生活環境國際化與優質化與法規鬆綁以提升自由化為僑外資企業普遍認為有待政府協助項目之前三位。

而在僑外資事業對我國經營環境的評價上,服務業及非服務業的外資廠商均對台灣經營環境有相當接近的評價,對於研發技術人才素質、基礎建設水準與市場商情資訊取得上有較為正面的評價,非服務業對於融資或籌資的方便性評價亦屬正面。負面評價方面,服務業僑外資評價趨於負面之項目為政府行政效能以及租稅獎勵誘因。

在關於ECFA之時事問題方面,僑外商最關切的議題依序為「避免雙重課稅」、「投資保障」以及「關稅減讓及非關稅措施」,這三項議題整體關切比重都在3-7成之間,服務業者相對關切度較低。而在因應ECFA之策略調整方面,僑外服務業比較積極的因應作為是在提升「業務種類的多樣化」方面,而僑外非服務業則是以提升「業務種類的多樣化」與增加「研發創新活動」為主。

在關於陸資來台之時事問題方面,大多數僑外資廠商會將是否與來台陸資合作之決定交給國外母公司,或是表示還有待進一步評估。整體而言,表明有意願尋求與陸資合作者約1成,低於無意願者的2成比重。其中,相對服務業意願較高,傳統製造業意願較低。至於合作目的,有接近9成有合作可能性之廠商與來台陸資合作的目標都是共同開拓市場,其市場之目標以中國大陸之內需市場為主;合作的模式最可能採結盟合作之方式,其次考慮共同投資新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