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產業之影響評估分析 

編號: PR1000B19

作者: 杜巧霞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8.12


摘要:

台韓兩國地緣相近,經濟發展模式相同,產業結構亦頗類似,1960年代,韓國致力發展重化工業,台灣則偏向中小企業。惟自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後,韓國在政策上亦開始重視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台韓的經濟發展經驗均以對外貿易帶動經濟成長,雙方與對方享有相當之經貿關係,但近20年來,台灣對韓國貿易持續逆差,2007年逆差額達73億美元。韓國出口以機械用具、運輸設備為主,進口以礦產、機械用具、卑金屬製品為主,2007年台灣對韓國貿易逆差較大的項目主要是積體電路、化工原料、液晶裝置、機械零件、數位相機及傳輸器具、光纖、電話機及零件、鋅、鎳、鋁製品等。韓國自1990年代末期起開始轉向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策略,至今已與智利、EFTA、新加坡、東協及美國簽署FTA,目前正在談判中的對象有: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日本、歐盟、秘魯。未來將展開協商的對象有:澳、紐、南非、南錐共同市場、中國、中國加日本、馬來西亞、以色列、海灣合作理事會、俄羅斯等。台灣則由於外在因素尚未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因而面臨被貿易轉向與投資轉向的負面影響。台韓如果簽署FTA,利用GTAP模型模擬分析之後發現:如果雙方完全開放市場,在只有稻米除外之下,對台灣GDP將有負面影響;但是如果雙方保留部分敏感產品(包括稻米、糖及部分敏感性產品排除在外),且台灣自韓國進口之汽車以配額約增加一倍,其餘項目皆消除關稅之方式開放,對雙方GDP、福利水準均有正向提升。其中台灣名目GDP增加0.1%,實質GDP將成長0.008%,福利水準增加9,000多萬美元;同時韓國GDP與福利水準也將增加。因此顯示在未來台韓FTA談判中,我方有必要爭取對汽車市場開放之保留。此外,鋼鐵初級製品、塑膠製品、生鐵、人造纖維紡織品、棉紡織品等將是受影響較大的產業,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關稅較韓國關稅高。主要受惠的產業則有:國際貿易、零售、批發、電腦產業、半導體、漁產、水陸空運輸、金融等業。綜合而言,未來如果我國有機會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行列,仍應掌握機會,但是在談判時可注意爭取我方利益,以加速融入國際市場,同時避免被排擠。在加入區域整合之後,難免會碰到部分產業應加速調整的壓力,但這是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發展的主要趨勢。在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之下,應可發揮動態調整的能力,而加速台灣整體的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