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加強台灣與歐盟雙邊經貿合作機會之研析 

編號: PR0982

作者: 顧瑩華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8.04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為分析台灣與歐洲雙邊貿易及投資現況、面臨的貿易及投資障礙,並提出雙邊未來經貿合作方向之政策建議。研究結果發現,近十年台灣對歐盟出口金額雖增加,但對歐盟出口占我國總出口比重卻呈現下滑。至於台灣從歐盟的進口金額與比重,則均呈現減少趨勢,顯示雙邊貿易關係有弱化現象。在商品貿易結構方面,台灣對歐盟的出口商品集中在HS84、HS85、HS87、HS73、HS90五章,2004~2006年台灣這五項商品對歐盟的出口合計占台灣對歐盟總出口的81.22%。至於歐盟對台灣的出口商品則主要集中在HS85、HS84、HS90、HS87、HS72、HS29、HS30七章,近三年歐盟這七項商品的出口合計占歐盟對台灣總出口的64.52%,顯示歐盟出口商品集中度較台灣出口商品集中度低;不僅如此,歐盟個別商品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遠高於台灣商品在歐盟市場的佔有率。 

但歐盟產品在台灣市場遭遇的關稅障礙,高於台灣產品在歐盟所面對之關稅障礙。以2006年來看,歐盟產品在台灣市場面對的關稅在5%以上者,占19.1%,台灣在歐盟市場則只有9.97%。另外,歐盟產品在台灣市場面對的關稅在20%以上者占4.82%,台灣在歐盟市場則只有0.01%。 

由於歐盟在出口產品的分散度(多元性)及市場競爭力上優於台灣,加上貿易障礙較高,歐盟應有較大的誘因與我國協商簽署FTA。另一方面,台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與歐盟正在積極洽談FTA相關事宜,此對台灣產品未來出口歐盟將有不利影響,因此台灣與歐盟都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加強雙邊經貿合作關係。 

投資方面,台商至2007年底累計對歐洲的投資金額為24.75億美元,遠低於歐商對台灣之投資金額240.49億美元。累計台灣對歐盟投資產業中,製造業占54.68%,服務業占43.81%,製造業中以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比重最高,占整體投資的24.84%;服務業方面,以金融及保險業比重最高,占整體投資的31.04%。而歐盟對台灣的投資中,製造業占57.29%,服務業占42.70%,製造業中以電子零組件比重最高,占整體投資達29.80%;服務業以金融及保險業比重最高,為27.43%。由雙邊投資產業可以發現,不僅製造業及服務業的比重非常接近,主要投資產業也類似,未來雙邊在洽談經貿合作上,製造業與服務業均有極大的合作空間。 

最後在雙邊貿易、投資障礙與政策建議方面,台灣與歐盟碰到的貿易(非關稅)障礙議題類似,大都是關務行政與貿易便捷化、技術性貿易障礙、衛生及檢疫、智慧財產權、藥品核價與醫療器材、政府採購等議題,這些議題大都可以透過雙邊的功能性協定、貿易投資架構協定(TIFA)、FTA等的簽署獲得解決。至於投資障礙,雙邊都認為簽證及居留許可證的申請程序應加以簡化,另外台灣對專業人士在歐盟國家執業的限制也有一些質疑;歐盟則關切我國境外基金設置標準、中資成分股投資管制等議題,未來這些爭議將可透過雙邊的功能性協定、投資協定或FTA獲得解決。 

總而言之,雖然台灣與歐盟貿易關係有弱化現象,但歐盟無論在貿易及投資方面,在台灣市場均有相當的競爭優勢,加上其面對的關稅障礙較高,若非政治因素,歐盟應有較高的意願與我國洽簽FTA。但考量國際現實環境的限制,本研究建議台灣與歐盟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應採階段性策略。短中期而言,相關單位應改善台歐相關制度的落差、加強研析雙邊面臨的貿易與投資障礙,並選定部分議題進行功能性協商,例如可從較單純之衛生與檢疫、技術性貿易障礙等議題先行洽談。進而從TIFA、BIA或功能性協定等方向切入,進行實質合作,等到水到渠成,再擴大為雙邊FTA。其次,除了排除歐商在台灣貿易及投資的障礙外,亦應擴大歐商在台灣的利益,增加歐盟與我國洽簽FTA的誘因。針對此一面向,本研究則提出釋放台灣政府採購商機、加強雙邊新興產業的合作機會以及塑造台灣成為歐商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等建議供相關單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