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美洲紡織業發展利基與台商布局策略(2 v.) 

編號: PR0841B

作者: 陳添枝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8.03


摘要:

一、中美洲紡織成衣業的發展 

中美洲國家最大的利基,莫過於地理位置的優勢,從美國市場多樣化與快速交貨的需求來看,中國與印度未必能從配額取消占到多少便宜,倒是不被看好的中美洲,反而能夠樂觀經營,畢竟就美國市場而言,速度代表一切,尤其是以流行敏感度為導向的服飾。美國亦將中美洲視為其紡織產業的延伸加工地,運用中美洲各國充沛的勞動力與較低廉工資,延續其紡織中上游產業之經營,讓纖維、紗、布有下游可承接,因而各種貿易協定(如CBI)均將使用美國紡織供應鏈上游產品作為給予優惠的條件之一,為美國成衣廠商開拓更具可預測性的環境,促進國外對中美洲地區的投資,提升中美洲六國廠商之競爭力。在此背景下發展的中美洲國家紡織業呈現幾種特徵,即1.成衣業與美國紡織上游產業串連互補。2.對美國消費市場及中游原料的高度依賴。3.產品結構以棉紡織品為主。以及4.外資投資紡織成衣業熱絡。 

由於中美洲國家之成衣出口過度集中於美國市場,並集中在少數低價的基本品目,缺少產品的多樣性與其他市場;同時中美洲國家的紡織業缺乏當地的上中游產業;加上,中美洲國家長期從事成衣的OEM代工(亦即cut/make/trim的CMT作業模式),欠缺原物料採購及掌控生產的運籌能力,面對買主改採聚焦在設計及行銷的策略,要求供應商提供完整服務(Full package service)的趨勢,其成衣廠的統包能力仍顯不足;中美洲地區人權意識高漲,為投資者帶來許許多多的困擾,增加了經營困難度與成本。以及中美洲地區近幾年來,不斷地提高最低薪資,對投資者而言,原本低工資成本的利基不再,若再加上勞工素質無法提升,那勢必無法與亞洲國家競爭。 

鑑於紡品配額的取消與WTO談判將關稅降低列為目標,長期以往將減弱中美洲國家之免稅優勢,中美洲國家正設法找尋其他利基,尋求區域紡織業群聚之結合,即由各國分別發展紡紗、織布及成衣加工等較具優勢之部門,以發揮群聚之效益。此外,廠商也以提高生產彈性,以便快速轉換生產產品,迎合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或以統包生產的方式來提升競爭力。 

二、中美洲紡織業優勢利基 

(一)  Porter利基分析 

綜合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援產業、產業策略、結構與產業內競爭、政府、及機會等因素後,薩爾瓦多的紡織業利基相對其他中美洲國家表現突出,主要優勢有勞動力豐富素質佳、勞工產值及效率穩定度高;地理位置優越,適合拓展北美及南美市場;運輸及相關海關作業效率佳,可迅速交貨;紡織業的供應鏈稍具雛型且具統包生產模式的廠商比重較高;官員清廉、幣值穩定、治安日益穩定;政府積極支持工業發展尤其是紡織業,同時已簽訂多項多邊貿易協定,可享有關稅的優惠。其次為瓜地馬拉與宏都拉斯,至於哥斯大黎加的表現相對較前三者為弱。至於尼加拉瓜在TPL的加持下,以及生產成本保有競爭力的優勢下,是目前中美洲外資轉移投資的熱門考量地點,同時尼國也是CAFTA-DR國家對美國紡品市場保持正成長的國家,增添其成衣加工上的投資優勢。 

再者,就銷售到美國市場的銷售成本而言,亞洲的生產成本雖較中美洲為低,又以中國最具競爭力,但兩者的差距已因CAFTA-DR的施行縮短甚多,而且考量風險因素後,中美洲產品反較中國具競爭力。換言之,中美洲的非成本競爭優勢的強化與利用,如快速反應與產品差異化、提高管理效率、善用勞工素質改善加工價值鏈等,將可以提升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二)區域地理及產品供應鏈的考量 

CAFTA-DR對於紗布原料的放寬限制,以及中美洲對紗、布、上游原料短缺所產生的需要不足,衍生出紗布業者或上游紡織業者的新商機,促使中美洲的可投資領域不再侷限在成衣代工,基此對中美洲的投資,以不應再侷限在美國市場的考量,中美洲及南美洲市場的拓展也是將是中美洲投資時應一併考量的。 

在成衣加工供應鏈的向上擴展方面,首先應從已稍具產業供應鏈雛型或稍具規模的國家著手,才不至於投資成本過高,綜合效果有限。再者,中美洲目前的需求量有限,並不適合瞬間百花齊放,而宜將中美洲視為一完整區域,挑選當地的上、中、下游整合可能性高的國家進行投資,與其他中美洲國家進行紡織業的區域統整與互補。在此考量下,搭配前述的分析,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與哥斯大黎加是較值得進行中、下游整合投資的地點。但哥斯大黎加成本過高,紡織廠商撤出意願已強;而瓜地馬拉已有韓商進駐,形成特有的供應圈,且韓商已開始撤出瓜地馬拉轉進尼加拉瓜,前往此兩國投資對我不見得有利。 

另外,就區域地理區位上考量,多明尼加單屬一區與其他國家分隔較遠,對整體中美洲的區域交易統整優勢上較弱,不如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與哥斯大黎加間的整體性;搭配前述產業供應鏈與外資投資趨勢的考量,以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為中心的投資區域,向外拓展中美洲市場至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與南美洲,應為初期投資的可行策略。 

至於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的投資區域中,尼加拉瓜則適合進行下游成衣紡織業的投資,且尼加拉瓜擁有TPL優惠;至於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則可進行上、中、下游整合性投資。其中薩爾瓦多的紡織業利基相對較宏都拉斯為佳,加上由日本企業在薩國南方La Union投資闢建的深水港,預定2008年完工,對整個薩、尼與宏國區域產品,原物料的運輸有極大的幫助,將可大幅降低薩國及中美洲地區(尤其是宏都拉斯與尼加拉瓜)產品進出口的交通運輸成本,此對薩爾瓦多的投資優勢有相當的加分效果。 

(三)CAFTA-DR的關稅優惠考量 

近年來,中國製造的紡織成衣輸銷美國市場出現爆發性成長,而CAFTA-DR國家的紡織品輸美的成長趨勢卻明顯減緩,間接影響美國紗布業者的發展。因此,美國積極推動成立CAFTA-DR,目的之一在於促使中美洲國家與美國雙邊貿易實現雙向優惠,適用優惠產品擴大至全部紡織品,對使用區域內布料無額度限制等。 

CAFTA-DR的最主要優勢除放寬可使用區域紗布原料外,就是關稅的減免,而根據CAFTA-DR的關稅減免規定,CAFTA-DR對中美洲六國紡織成衣業所帶來的關稅優惠已將其大幅提升到與NAFTA-墨西哥同等位置,至於降稅所可能帶來的商機有多少,則尚需視其他配套因素影響才能判斷,如美國的紡織業者對准許尼國一億平方公尺的成衣可使用亞洲布料尚存不滿,也堅決反對口袋用布使用來自亞洲布料,對CAFTA-DR的執行形成困擾。然關稅上的優惠已增添廠商經營的利基,如6101-6116、6201-6212等針織與非針織成衣降稅幅度亦有16%-30%;6302(餐具寢俱等品項)的降稅幅度有20.9%,對下游業者而言,已有利企業的經營;至於中、上游產品,如5407、5408、5515等化纖梭織物的關稅下降幅度亦有17.9%-25%,此對中上游紗、布等產品也增添相當之投資誘因,加上當地長期供應不足、品質不佳,以及下游成衣加工投資誘因的增加,更助長產品供應鏈上的缺口,增強中游投資的誘因。  

 三、當地外資(台商)的營運模式 

放眼中美洲各國,勞工薪資逐年高漲,油、電及紡織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已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成衣單位價格逐年下降,已大幅壓縮台商成衣業者的利潤空間,也間接影響附件廠商的生存利基。中美洲外資企業的投資策略,包括增加成本競爭優勢(規模量產;生產利基型產品;往上、中游延伸,尤其在化纖、紗、布方面的產業群聚),以及採取策略聯盟、跨國性投資、專業代工、逐成本而移,轉向低工資國家、與撤出戰場等方式。 

惟在規模量產方面,仍受限於訂單的成長性;對於生產利基型產品,這對以代工為主的台商而言,唯有在布料印花,或是中美洲紡織業向來缺乏價格低且品質優良的紗或布(化纖)等項目努力,才能提升競爭力。據訪談結果顯示,以台灣目前紡織成衣的技術水準,對宏國投資的技術與資本密集度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至於往上、中游延伸的產業群聚作法,則是目前當地台商認為最佳的模式,但此種模式投資規模大,需政府協助,且受到外資廠商的投入,已促使投資時間的緊迫性提升,此亦顯示full-package的紡織經營模式對中美洲台商紡織成衣業者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在紡織成衣管理方面,由於成品多以美國市場為主,此地的製造商深受美式的工會運作、勞工人權、廠規安全及經營管理的影響,這與亞洲地區的廠商經營模式極為不同。而且廠商若能順利地融入美式管理模式及美商產品供應鏈之中,往往可享受到諸多的正外部性。 

 四、亞洲(中國)的競爭威脅 

就中美洲紡織業與亞洲地區的比較,亞洲的紡織和成衣產業發展,不論在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支援產業策略等項均較中美洲國家表現優異;中美洲國家則基於美國的特別協定而在區域表現上占上風,但在勞工人權、工資成本、以及美式化的工會組織上面,則將為企業的經營增加交易成本。根據哈佛紡織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關稅配額取消並考慮週轉日期等因素後,中國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成本仍較中美洲國家為低,但兩者的差距已然縮短甚多,而且考量風險因素後,中美洲產品反較中國具競爭力。 

紡品配額取消後,中國面臨歐美的紡品設限,更相當程度的抑制中國紡品的出口成長,提高在當地投資外商的交易成本(配額取得);而且鑒於中國紡品的市場威脅性,以及美歐對紡織產業保護仍強,未來中國紡品將可能面臨其他的配額限制。換言之,中美洲的非成本競爭優勢的強化與利用,如快速反應與產品差異化、提高管理效率、善用勞工素質改善加工價值鏈等,將可以提升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五、政府對投資中美洲廠商的優惠與協助 

針對企業赴中美洲投資,除了中美洲本身的區域優勢外,政府並積極與中美洲國家簽署投資保障協定與雙邊FTA,保障我台商投資權益,目前我國已與巴拿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貝里斯、多明尼加及巴拉圭等9個中南美友邦簽署投資保障協定;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的FTA已生效實施,不僅降低雙方貿易障礙,更促進投資政策自由化。除此之外,政府更對前往中美洲投資的企業提供資金及行政方面的特別協助,前者包括加強對中南美洲投資合資資金、提供企業投資融資及信用保證、鼓勵業者赴有邦交國家投資補助辦法等。後者包括成立「中南美洲研究中心」,針對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友邦國家投資環境與利基產業進行評估,並提供有意赴中南美洲及其鄰近地區投資廠商諮詢服務。同時,建置「榮邦計畫」專屬網站,連結各部會相關政策及措施,提供企業單一窗口服務;設置「中南美洲投資經貿專案辦公室」建立支援海外台資企業單一窗口,提供廠商投資輔導服務;設置「投資服務團」,協助海外投資廠商相關資訊之取得,扮演與駐地國政府之溝通窗口。 

此外,政府更提供足額外交替代役男,協助台商解決人力短缺問題,將於2007年增加派遣替代役進駐中南美友邦工業服務團、投資服務團或技術團,俾便服務投資廠商。 

 六、中美洲紡織業投資的建議 

1.  中美洲的投資應在區域統合、產業互補、共享市場的思考主軸下,決定投資的布局 

參考中美洲國家的紡織發展策略、當地外資與台商企業的因應措施與做法,以及台灣企業的規模性與優勢,則台商在中美洲的紡織業投資應是跨國性的策略聯盟方式,達到生產製程垂直整合的優勢,發揮產業群聚的效應,並且市場上除了美國市場外,更需拓展中美洲及南美洲市場。因此中美洲應視為一整體區域,在區域統合、產業互補、共享市場的思考主軸下,決定投資的布局。基此本研究的分析認為薩、宏、尼的投資區域應為中美洲投資的初步中心投資區域,向外拓展中美洲市場至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與南美洲,應為初期投資的可行策略。 

2.  上、中、下游整合之產業群聚投資布局或生產利基型產品,是最適的模式 

台商在中美洲的經營模式與當地廠商間的交流並不暢旺,而是架構在特定的國際分工產業鏈之中。目前最令台商隱憂的是中間布料及包裝紙箱的取得,加上當地布料嚴重供應不足且品質不穩定,這對鼓勵新台商到薩國投資成立成衣服飾廠極為不利。而且縱然代工是現存台商生存主要模式,但畢竟毛利太低,易受原料成本波動影響,且除規模量產外,別無他途。因此,在未來台商的投資,往上中游整合的“垂直整合或垂直分工”的投資方式,是較佳的模式。在產業供應鏈的互補上,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的投資區域中,尼加拉瓜則適合進行下游成衣紡織業的投資,且尼加拉瓜擁有TPL優惠;另外,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則可進行上、中、下游整合性投資。其中,薩爾瓦多的紡織業利基較宏都拉斯為佳,加上興建中預定2008年完工La Union港,對薩爾瓦多的投資優勢有相當的加分效果。 

在投資方向上,則以CAFTA-DR關稅減免優惠、台商投資優勢為主,加上在中美洲的生產成本優勢不及亞洲國家,在整合供應鏈、降低成本、做出快速反應上,中美洲的成衣加工業者的能耐,也遠不及亞洲地區的業者之際,台灣紡織企業在中美洲投資生產的產品,應該發揮台灣企業擅長的,以產品差異化、特色化(製程與樣式較複雜,勞工技巧較高)、提升技術層次、與統籌資源運用的管理方式,配合中美洲的地位優勢,以追求更好的品質與價格為重點,強調客製化的產品為長期經營的目標,才是未來的競爭策略,而非跳入低價競爭的紅海之中,例如墨西哥雖佔有美國廣大消費市場的地利之便,卻因為缺乏上中下游一貫廠的應變能力,致使其製造生產地位逐漸被其他新興貿易優惠國家所取代。因此,避開目前的紅海競爭產品項目,以及發揮台灣的紡織優勢與利用CAFATA-DR的關稅優惠優勢,適合投資的產品項目有非針織成衣、針織成衣、染整、化纖紗布、化纖成衣等類別。 

3.  在降低投入成本及健全產銷管道的前提下,業者應可與目前已在當地台商業者進行資金及管理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整合台灣在薩國的寶貴資源 

4.  融入當地美式管理模式是一項重要經營指標 

再者,企業在中美洲投資尚須考量管理人才的問題。廠商海外投資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願意出國的管理人才太少,而當地又缺乏此類人才,當地挖角與運用中國人才是目前廠商較可行方式之ㄧ。但前者可能引起當地業者的反彈,後者會可能面臨中國人才不易回台或至美國培訓的問題。因此,廠商要有長期經營的心理準備,而管理幹部的挑選亦要以中長期規劃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