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國大陸創新體系之進展與台商於當地之創新連結 

編號: PR0923A

作者: 劉孟俊

價格: 非賣品

出版日期: 2008.03


摘要:

中國的經濟崛起後,隨著當地政府的積極推動並投入大量研發經費,中國邁入科技起飛階段。關於中國大陸所出現的科技起飛現象,本章發現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中國運用從事低端製造業過程中所積累的實力向高技術製造業拓展,並進一步吸引跨國企業製造商進駐,致使高科技產業的比重逐漸提高,科技密集產品的產出有大幅上升的趨勢;而中國的單位研發勞動成本較低,加上研發互補投資的擴張,有效提高研發投資效益;再者,中國在累積知識存量之餘,有效取得知識外溢效果且培育企業家精神,均是中國高科技產業起飛的重要原因。此外,高識字率與龐大的市場規模,對中國大陸高科技起飛都有不可或缺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各地均有其特殊的創新環境,擁有不同的本土創新資源,即形成所謂「區域創新系統」,企業的研發活動能否結合區域創新系統的優勢,將成為在中國從事研發活動的重要議題。台商在中國主要的聚集區域為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形成三個特性各異的區域創新系統。本研究以衡量區域創新系統型態的量化指標,即「知識產生與擴散子系統」與「知識採用與獲益子系統」指標,逐步分析京津冀地區、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的創新環境。 

1.  京津冀區域:京津冀地區擁有眾多國家級科研單位、研究型大學及重點大學,其學術網絡架構明顯優於中國任何地區,適合開發新知識,創新體系的優勢因此在於「知識產生與擴散子系統」。但因發展時間最晚,廠商供應鏈未建立完善,「知識採用與獲益子系統」相對貧弱。 

2.  長江三角洲:與京津冀地區同樣擁有充沛的高等教育研發人才和新技術資源優勢;另一方面,台商較早群聚於此,廠商供應鏈亦較為完善。長江三角洲在「知識產生與擴散子系統」與「知識採用與獲益子系統」上的環境都較為優異,是發展最為均衡的一區。 

3.  珠江三角洲:因為發展時間已久,廠商的群集有利於彼此合作,加上以生產成本導向為主,供應鏈間的互動緊密,在「知識採用與獲益子系統」上有相對優勢。但因缺乏高等教育及研究機構,影響其「知識產生與擴散子系統」的發展。 

二、  台商與外商的技術連結 

(一)台商的技術連結 

首先,本研究運用經濟部投審會2003至2005年「中國大陸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資料庫,由台商的研發動機、技術來源與合作對象,觀察台商在三個區域創新系統的研發行為。 

京津冀區域與長江三角洲的台商,在諸多方面都有類似之處。例如,開拓新市場為兩地區台商的重要研發動機之一;科研機構或技術移轉單位亦為兩地區台商的重要合作對象之一,技術聯結層次均較珠江三角洲為高。珠江三角洲則是著重於降低生產成本,與客戶、供應商及中衛協力廠商的合作占多數,其研發網絡與生產網絡密切結合。其中,雖然技術來源大部份仍由母公司轉移而來,但京津冀區域在三者之中的當地自行研發比例最高,珠江三角洲則是母公司技術轉移比例最高。 

此外,本研究尚採用因素分析法得出「技術應用」、「技術擴張」、「母國連結」與「地主國連結」四項要素分數,作為描述廠商跨國技術連結與研發網絡的指標,除了探討台商研發網絡的型態之外,更進一步分析台商當地的研發網絡對在台採購之影響。 

大體而言,由於成本較低及研發效果容易顯現,台商從2003至2005年的創新研發活動,大多朝向「技術應用」類型的研發。由研發密度的比較,可發現願意投入愈多研發資源以累積科技實力的公司,研發網絡的「技術擴張」特性會愈強,「技術應用」特性卻不因研發密度提高而有所差別。另外,具備較高的出口傾向、技術能力與產品行銷自主性的台商,通常亦有較高的研發規模。 

再者,台商於大陸所形成的創新研發網絡,無論偏向「技術應用」或「技術擴張」型態,皆會降低在台採購組件、原物料,乃至資本財設備比重,但技術愈仰賴母國 (台灣)的子公司,與台灣的生產連結自然愈深。區域創新環境因素亦對台商與台灣的供應鏈關係造成影響,台商若處於「知識產生與擴散子系統」發展良好的地區,因其研發活動重視內銷市場,會減弱與台灣的生產連結;相反地,以「知識採用與獲益子系統」為主的環境,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則有促進台商與台灣生產連結的效果。 

(二)外商的技術連結 

本研究以Motorola、Nokia、IBM,以及Microsoft於中國的創新網絡為個案,研究其影響因素。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研發網絡,多半決定於其全球研發策略與地主國的因素,例如政府資源或制度建置、大學高階的技術人力和知識來源等。 

Motorola與Nokia皆重視研發當地化,但Motorola偏向自主研發,Nokia則通常在先進國家採取前瞻技術的研發,再移轉到中國做技術改良。IBM著眼於中國充沛的高階研發人員,與大學及中國教育部密切合作,利用在中國的研發機構輔助全球性的研發活動。而Microsoft與各類型的機構都有互動,以技術合作為主;其所設立的研發機構有明顯的職能分工,研發內容非常多樣化。 

此外,為了取得當地更多的資源及政策上的幫助,跨國公司通常會與地主國政府產生緊密的連結,同時非常重視與高等教育機構及當地企業的連結。 

(三)台商與外商的技術連結比較 

台商與外商在根本的研發策略上有著明顯不同。外商普遍對於研發策略有較為成熟的發展和規劃,將中國的研發活動視為全球研發網絡的一環;而台商則以成本因素為出發點,缺乏整體性的研發策略規劃。此項差異延伸出台商與外商的技術連結在目的及層次上之差別。 

技術連結目的方面,外商以發展當地市場為主,但台商首重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由於產品以外銷為主,低成本可帶來出口競爭力。其次,外商的技術連結層次明顯較高,與大學院校的合作頻繁,亦積極與當地政府機構建立技術連結關係;台商與高等教育機構的連結則較少,主要還是以供應鏈間的合作為主,更少提及和當地政府機構的連結。   

三、  政策建議 

(一)研發政策應視不同創新區域調整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區域創新系統對研發網絡的影響甚鉅,所以必須確切評估各個地區的發展前景,以擬定適合的政策。其中,又以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的創新環境較具潛力。 

(二)政策應著重於觀察創新連結網絡 中國當地的研發,大部份仍仰賴跨國企業於當地採取的研發策略。因此,政策的觀察重點,仍須擺在長期監測跨國企業於當地的研發活動與創新連結網絡。 

(三)協助台商提高技術連結層次,並強化本土研發能量 考量台灣本土缺乏龐大的研發人力,台商應增加與當地高等研究或教育機構的合作,拓展「技術擴張」層面的研發網絡。此外,目前多數於中國大陸投資的台商,仍相當依賴與母國的技術連結。就政策而言,持續強化本土的研發能量,將可充分掌握子公司的技術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