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社科院金融所長李揚 一償來台心願

【陳碧芬】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長李揚,終於一償來台的心願!日前搭著社科院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辦研討會的機會,放下曾任職過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敏感身份,以及二年多前大陸官方不放行的不快,能在台灣與負責兩岸事務的重要窗口進行多場對話,感覺上特別的愉快。

社科院金融所的前身,是財貿經濟研究所金融小組,五年前交由已在社科院十多年的李揚負責立所,「人力配置就三十六人,是個小所」,然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的他,研究領域為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財稅,參與的產、官、學事務不計其數,外部資源全都轉換進到金融所,有意將其推升到「質量兼俱」研究單位。

李揚是經改第一批冒出頭的本地財經學者,他撰寫的《財政補貼經濟分析》在一九九○年間即獲得知名「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一九九四年再以《中國城市土地使用與管理》獲得論文獎,其他代表作還有《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金融全球化研究》等。在所有他參與過的外部事務,以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職務,接棒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最令外界側目。

「是他們選的啦」,他一派輕鬆地說,自己沒去「走動」,是政府高層指定他出任,其間因人行二任行長交接,幸運地擔任三年的委員職務,比其他學者委員多了一年,最大的收穫是實際參與了中國大陸經改過程中,最為複雜的金融改革。

李揚認為,社科院擁有純理論研究,也有政策分析或預測,這對他探討中國貨幣政策及外匯存底的運用時,發揮了很大的貢獻;而人行的資源與人脈,讓他能順利走訪世界各國央行,了解各國最新的做法,終而提出「中國式的外匯管理」建議案,即將所成立的外匯管理公司就是源自當年的構想。

好不容易來台灣一趟,李揚幾乎覺得時間不夠用,有人找他逛街認識繁華的台北,從北京來的他連忙拒絕,熬夜把剛拿到的台灣資料消化,以便在參訪中能夠更投入,真正把台灣的近況仔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