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避開節能減碳問題 黃重球:強化高價值下游

  經濟部次長黃重球昨(3)日指出,台灣應該重新思考,把高附加價值的下游產業拉一部分回來做。台灣的產業一直往中、上游走,無可避免地,會碰到節能減碳的問題。

 

  中華經濟研究院昨天舉辦研討會,討論太陽能和LED產業未來發展,黃重球應邀致詞。

 

  他表示,和別的國家比起來,台灣產品的附加價值率較低,國內生產毛額(GDP)來自資本投入的貢獻比重比較大。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司徒達賢說過,企業界比較不喜歡投資在人身上。

 

  前年發生金融海嘯後,黃重球說,中間財的出口比重一直增高,需要大量生產的下游產品在比較利益下移往大陸。產業一直往中間財走,於是設備投入高。從專利也看出同樣的趨勢,台灣在美國的專利權屬製程的專利比其他多很多,產品專利的比率非常低。

 

  但產業一直往上游走,就浮現節能減碳的問題。黃重球說,下游產業其實和服務業差不多,不太需要減碳,但一走到上游,例如石化,節能減碳的問題就出現了。隨著全球節能減碳趨勢,產業發展與環境的衝突未來會更凸顯。

 

  另一方面,一味往上游發展結果,也讓台灣的產業在金融海嘯中受傷較重。他指出,高科技產業的中游和下游都出去了,以DRAM來說,台灣和韓國在DRAM的市占率約各占40%,台灣受傷就比韓國重,韓國可不願超過50%,寧願留給美光和爾必達。

 

  黃重球說,台灣市場小,廠商生產想到的是出口,例如廠商生產電視機,但不會去想要生產電視播放的內容。也就是因為這樣,台灣的文創一直無法與科技產業結合。

 

  黃重球指出,要提供附加價值率,得把屬於「人」的、可以和文創產業結合的下游產品端,拉一部分回台灣做,讓消費端和產業端連結。台灣的綠能產業是台灣的新產業,應該更有策略性思考提供附加價值率問題。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徐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