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趙建民:東協區域安全應涵蓋台海地區

  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表示,過去因為政治因素,台灣與東協有關簽署類似自由貿易的協定受到阻礙,隨著兩岸ECFA的簽訂,相信未來合作空間會增加。同時,他也認為目前東協區域安全的考量範圍應延伸涵蓋台海地區,台灣也希望能參與相關的論壇機制。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與陸委會今天共同舉辦「兩岸經濟協議與台灣、大陸、東協關係之探討」國際研討會。趙建民於開幕致詞。

 

  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葛葆萱認為,基於東協有許多協定已讓周邊及亞太地區重要國家如印度、中國、蘇俄、美國等參與,未來台灣也希望尋求參與的機會,一同為此區域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中經院院長蕭代基致詞時表示,ECFA是一個平台,可將兩岸的雙邊貿易關係拓展到東協各國,形成更廣泛的三邊或多邊關係。

 

  《雅加達郵報》總編輯、前印尼駐澳洲大使西雅堅(Amb.Sabam Sigian)認為,ECFA的簽署,展現了兩岸間如何務實解除原來的衝突;而印尼作為全球人口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的群島之國,追求的是「一個全方位的外交政策」,為此,「印尼應該有100萬個朋友,而不與任何人成為敵人」。

 

  他因此認為,應該要將ECFA的效應極大化,在印尼勞工協助台灣創造更多經濟成長之餘,也能將更多的資金帶回印尼;同時,台灣在資訊工程方面的領先表現,更能讓教育成為下一階段台灣服務貿易的努力目標。

 

  菲律賓的艾琳達博士(Dr. Erlinda Medella)引述系列數據,來表達台灣在東協各國持續活絡的貿易活動,以及台灣扮演供應鏈和生產網絡的重要角色。他認為未來東協繼續整合的過程和兩岸關係,將會是影響台灣貿易發展的重大因素,而ECFA的簽署也可望促進整個亞太的和平與穩定。泰國的宋其雅博士(Somkiat Tangkitvanich)更以泰國的例子說明,與不同國家簽署的FTA,並不會造成貿易的移轉,而是降低雙邊貿易的關稅壁壘,創造更多的貿易量。

 

  越南的陳光明博士(Dr. Tran Quang Minh)也表示,台灣與東協各國簽署FTA有其必要,如何掌握ECFA簽署後所帶來的穩定與和平,拓展ECFA的模式與效應,並掌握適當的機會和路徑,以促成台灣和東協各國簽署FTA,是台灣未來的重大課題。

 

  中經院研究員杜巧霞指出,ECFA是個雙邊互利的經濟協定,但東協各國若未能因此與台灣建立更多增進貿易和投資的機制,部份貿易將會移轉至大陸,並對原來台灣與東協間的供應鏈關係將造成傷害。

 

  台灣經濟研究院東南亞研究所所長黃兆仁從區域化和全球化的角度,反向提出台灣作為東協各國的核心經濟夥伴,增進了東協地區的經濟發展,雙方應該把握此經濟合作優勢,進行更緊密的經濟布局;同時,台灣與東協的區域經濟整合,也反映了區域化和全球化之間更為糾結纏繞的關係。

 

  最後,中經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建議,在ECFA提供台灣一扇機會之窗時,台灣應該要重新檢討貿易與產業政策,並形塑一套完整的FTA策略;東協各國也應該參考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與東協成立商會組織的模式,支持台灣與東協間設立「台灣─東協商會」(Taiwan-ASEAN BusinessCouncil),並在理解台灣特殊政治地位的前提下,構思、推動與實踐更多的雙邊或甚至兩岸與東協三邊的貿易對話與合作,包括支持賦予台灣參與東協經濟事務之「部門別對話夥伴」地位等。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徐碧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