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綿綿無期的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在去年11月底雙方領導人在G20峰會見面時,決定暫時 休兵,不再加徵額外關稅,隨即展開談判;期間一度可能達成協議, 由於雙方對於內容均不滿意,將近半年後又告破局,雙方再次陷入互 相課徵報復關稅的戰火,而且力道出乎意料的強。
 

  2018年美國由中國大陸進口約5500億美元,之前已對500億及2000 億美元分別加徵10%及25%關稅。美國在10日將原先課徵10%關稅的20 00億美元產品調升至25%,未來將再針對原先豁免的其他3000億美元 產品,除了稀土、藥品等少數產品外,全部加徵25%關稅,總括將會 約有98%中國大陸進口產品納入此範圍。
 

  2018年中國大陸自美國進口約1400億美元,先前已針對約1000億美 元課徵報復關稅,此次預定在6月1日將其中600億美元再次調高關稅 ,稅率由5~25%,目前只剩約400億美元尚未納入。所以以雙方貿易 金額及報復涵蓋率來看,中美貿易戰可說是有史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 貿易對抗。
 

  特別是此次美國將新增的報復產品,多是跨國供應鏈緊密的民生消 費品及資訊電子產品,包括手機、筆電、成衣、鞋類及玩具,因此一 旦加徵關稅,對大陸台商影響不小,特別是替國際品牌代工的手機及 筆電業者衝擊較大。另外也會影響台灣中間財出口大陸,台灣對大陸 出口將下滑,對其他市場出口會增加。
 

  中美貿易戰大幅減損中國大陸做為加工生產基地的功能,陸資及外 資企業均已開始調整生產布局,台商回台投資將更為積極。台灣接單 、海外生產之比重將明顯下滑,如何掌握此波供應鏈重組及資金移轉 的機會,是未來經貿政策重要的一環。
 

  中美兩國互不讓步,但未來仍有幾個觀察重點。首先,美國對中國 大陸將加徵關稅的3000億美元產品,6月分還要召開公聽會,最快也 要6月底才有可能正式實施。針對未來的發展,建議政府可以協助可 能受影響的產業,並結合其他供應鏈企業,積極參與公聽會,以尋求 豁免的機會。另外,中美領導人將會在6月底在日本舉行的G20峰會見 面,是否會峰迴路轉,不確定性仍高。
 

  中美貿易衝突升溫,全球經濟及貿易萎縮風險提高,對國際連結甚 深的台灣有不利影響。台灣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1.72%,全年面臨 保2的挑戰,所以短期提振經濟措施必須再加力道。
 

  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對抗已經成型,兩強權除了在新興產業,例如5 G,AI互爭主導權外,也積極利用本身影響力壓抑對手;例如美國最 近大力阻止各國投入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建設行列,未來發展值得注 意。
 

  川普明年競選連任勢在必得,美國人民普遍滿意川普所帶來的經濟 成果,使川普連任機會看漲。台灣除了因應目前中美貿易戰的衝擊外 ,更應制定未來中美陷入長期對抗局勢下的貿易及產業政策。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19/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