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遵慈:《名人TALKS》我應關注東南亞「強迫勞動」議題

 

  近年國際經貿規則陸續出現新規範與新「地雷」。在美中對抗與地緣政治衝突升高、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趨勢下,強迫勞動(forced labour)或勞工人權正成為國際新興貿易規則的新主流與新戰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近來東南亞國家廣受外資青睞,成為當前全球供應鏈移動或擴張的主角,但這些國家多半在強迫勞動法規與執行上的表現不佳。尤其疫情後人口販運、勞工剝削事件層出不窮,未來恐衝擊其對美國或歐盟出口,台商應給予高度關注。

  強迫勞動議題近年逐漸進入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文本,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二○二一年歐美指謫中國對新疆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實施強迫勞動,國際輿論譁然,自此強迫勞動議題的重要性升高,受影響範圍也擴延至亞太地區。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估計,二○二二年全球強迫勞動人數約二七六○萬人,亞太地區人數即高達一五一○萬人。除中國以外,東南亞與南亞國家因製造業與捕撈業興盛,外籍勞工與海上漁工人數繁多,是最常見的強迫勞動受害者。

  美國在二○二二年五月宣布推動「印太經濟繁榮架構」(IPEF),擬建立「以勞工為中心」的經濟發展,建立更完備的勞動標準。美國雖退出CPTPP,但將勞動議題(包含強迫勞動)納入印太戰略。同時,美國亦在二○二一年十二月通過《防止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法》(UFLPA法案),全面禁止來自中國大陸新疆的原料、半成品與商品。歐美洲議會亦與美國戰略同步,表決通過「透過新貿易工具禁止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決議,在歐盟市場禁止所有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

  根據美國海關公布的統計資料,截至二○二三年三月中旬,美國海關查獲進口貨品中,含有新疆生產原料或製造商品共計三三○○批,總值約九點六億美元;其中約一千批因進口商提出反駁事證而獲准放行,其餘貨品則遭扣留、銷毀、退運或延審中。如以貨品出口地觀察,以馬來西亞、越南涉案貨品最多,總值分別達約四點九億、三點七億美元,其次則是中國、泰國、斯里蘭卡等。如以貨品類別觀察,主要為電子(含太陽能板)、紡織成衣及塑化類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國家因為擁有製造業基礎及充裕勞動力,加上近年區域經濟整合速度加快,吸引大量外資進入製造業。然美歐近來陸續對東南亞國家履行勞動人權議題表達關切,除美國依據國內法,已對自馬來西亞、泰國等進口貨品予以查扣或退運外,近來國際勞工組織等亦對菲律賓馬可仕政府處理勞動人權議題、越南移工遭受現代化奴役制等,多次表達關切。

  中國與東南亞是我國廠商海外投資布局的重鎮,尤其集中於紡織成衣、製鞋、電子、車輛等產業。我國廠商在這些國家投資設廠與雇用勞工,除應確實遵循國際勞動公約與規範外,在進口與採購原料、中間材、零配件時亦須謹慎查核,確保生產程序所涉供應鏈均無使用強迫勞動製造之產品,以免衝擊出口市場與商譽。

 

作者:徐遵慈/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聯合報/ 評論/名人TALKS   2023-04-01 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