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觀念平台》英減稅+瑞信風波 歐洲脆弱的金融市場

  今年以來英國經濟表現低迷,在脫歐後尚未喘氣之餘,就面臨俄烏 戰爭的衝突,導致油價、糧價的飆漲。在脫歐後,英國不少進口品面 臨課稅及人才、服務在歐盟移動限制之際,本已預期會帶來物價上漲 ,但接踵而至的俄烏戰事帶來糧價、能源價格上漲危機,真是屋漏偏 逢連夜雨。再加上英國前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醜聞頻傳被迫 下台,引發政治紛擾及空窗,不但通膨率超過10%,經濟成長也面臨 停滯。

  英國在9月底宣布推出近50年來最激進的減稅方案,包括取消僅用 於高收入族群的最高所得稅率,並降低收入所得稅和物業印花稅。同 時,擱置先前提升企業所得稅的計畫,整體規模約450億元英鎊(約 480萬美元)。

  此一決策係在英國的新首相特拉斯(Liz Truss)上台後,在英國 經濟低迷、停滯膨脹、石油危機瀰漫當頭,希望有所表現而推出,主 要是因為貨幣政策受到制約、產業政策調整緩不濟急,只有透過財政 政策、大幅減稅,希望刺激產出,解救低迷的英國經濟,立意良善, 也有過去1980年代雷根供給面經濟學解救停滯膨脹的理論基礎。但是 時空、環境並不相同,主要差別在於,第一,美國在1980年代初期, 失業率高達7%,物價上漲率也在13%左右,痛苦指數(失業率+物 價上漲率)高達20%。反之,英國目前的失業率只有3.6~3.8%左右 ,在市場上人力供給受到制約時,減稅無法創造大量的就業人口,也 無法對生產面帶來重大貢獻。

  第二,目前包括歐盟、美國、中國等全球四分之三經濟體的GDP都 呈現下滑情勢,欲創造大量的需求恐怕不容易。反之,雷根時代經濟 衰退的主要原因來自於石油價格飆漲帶來的困境,係供給面出現的瓶 頸,因此,透過減稅來解決供給面瓶頸有其根據。

  第三,減稅的預算來自政府增貸數十億美元的借款,缺乏必要資金 支持,過度輕率恐債留子孫,引起金融市場恐慌。英國政府債務占G DP的比重,可能由目前的80%,大幅上升,引發投資人的信心危機, 以至於債市崩跌,影響及於股市、匯市。為了因應債市危機,英國財 政大臣夸騰(Kwasi Kwarteng)負政治責任下台,由新任財政大臣杭 特(Jeremy Hunt)接任,並承認先前減稅政策的錯誤。

  為了恢復市場對英國的信任,將延續前首相強生的政策,將企業稅 稅率提高為25%,收回減稅的成命,並在債市買回債券以緩和信心的 危機。由於英國基本面亟待改善,當然也更冀望於俄烏戰事早日結束 ,降低石油通膨危機。否則避險基金趁機介入,並突襲英磅,後果就 不堪設想。

  另外,最近瑞士信貸銀行頻頻被外資媒體點名,可能是美國雷曼兄 弟的翻版,資金缺口高達1,270億元新台幣,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利差狂飆,瑞士信貸銀行證券投資虧損,產生 不小的資金缺口,市場上擔心債務會影響銀行的流動性,進而引發金 融市場危機。同時,瑞士信貸CDS利差超過2008年的雷曼兄弟,令人 擔憂。

  市場擔憂主要原因包括:其一,市場的波動對銀行資產的評價產生 相當衝擊;其二,美元過於強勢,吸收了全球資金,導致不少國家、 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其三,跨國企業之前發行美國債券,現今在美 元大幅飆漲,利息、還款成本跟著大幅上漲,違約機率提高。

  不過,多數人認為它只是類似過去德意志銀行的流動性問題。因為 它的債務、流動性,低於雷曼兄弟,同時也沒有衝擊到太多的基本面 。其次,雖然CDS利差升高,但仍遠低於希臘危機時的利差。同時, 瑞士信貸的債券多數以英鎊計價,並無英鎊貶值而產生的匯率風險。

  再者,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各國對金融的規範趨嚴。有了2 008年美國不救雷曼兄弟釀成全球金融海嘯的殷鑑不遠,各國政府在 金融危機形成之際,恐怕不敢袖手旁觀。加上瑞士信貸是瑞士前二大 的銀行,瑞士政府乃至歐洲銀行應該不會不施加援手,聽任其倒閉。 整體而言,各國央行的快速升息,在景氣下滑、獲利萎縮之下,如果 企業、銀行不能持盈保泰,類似瑞士信貸銀行的危機恐怕將層出不窮 。

  而在危機頻傳的同時,我們也必須體認到,在金融脆弱、能源價格 、通膨高漲之際,避險基金通常會選擇一兩個脆弱國家(如英國), 一兩個脆弱銀行(如瑞士信貸銀行)進行狙擊、尋求突破缺口,一旦 發生破口,引發骨牌效應,就會擴大到整個歐洲經濟,進而衝擊全球 經濟,產生全球金融危機,不可不謹慎因應。

作者: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名家評論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