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遵慈:《名人TALKS》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 拜登政府「期中考」 (下)

  拜登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欲打破運作成熟的亞洲半導體生態系,建立美國本土半導體供應鏈,且必須擁有「自給自足」(self sufficiency)能力,才能有效因應半導體供應鏈中斷造成的經濟、產業、國安、軍事等危機或威脅。在此目標下,除鼓勵美商將其在亞洲建立的供應鏈一部分移回美國本土外,亦須拉攏跨國半導體大廠至美國投資,同時透過國際合作倡議,如印太經濟架構(IPEF)、CHIP 4聯盟等,建立供應鏈夥伴關係。

  美國希望建立「自給自足」的能力,主因為美國曾為半導體製造大國,三十年前美國本土製造半導體占全球產量比率曾高達百分之三十七,但目前已降至百分之十二,預計到二○三○年將降至百分之十以下。進一步來看,美國不僅欠缺十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本土半導體廠生產使用於汽車等二十八奈米成熟製程的產量亦僅占全球百分之六,至於封裝測試產能更僅占全球約百分之二。美國產業研究機構依此能量評估,認為需斥資數千億美元,才可能在美國打造足夠自給的產能。

  為促成相關投資,美國參、眾議院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後,已在八月生效,成為美國迄今推動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的最重要法源。該法案將提供五二○億美元於補貼設立先進半導體製造、封測等生產設施,以及相關研發、訓練及設置獎勵通訊產業創意的基金,另將在未來五年內編列總預算達一千七百億美元,投入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先進製程、六G、能源與材料科學等科研計畫與教育。惟雖晶片法案總預算金額龐大,但實際可用來挹注廠商設廠補貼的金額僅約三九○億美元,可能僅供十餘件申請案,不足以建立足夠產能。

  此外,拜登政府迄今提出數項供應鏈合作機制或倡議,例如IPEF下之供應鏈韌性合作、CHIP 4晶片聯盟等,但迄至目前,IPEF談判進展不明,且東協國家參與興趣不高,CHIP 4晶片聯盟則因韓國對其抗中色彩過於鮮明的疑慮,以致猶豫不決。

  為擴大合作陣線,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等積極提議應透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方式,選擇東協或墨西哥等中南美洲國家,共建供應鏈夥伴關係。然半導體產業畢竟與紡織成衣或消費電子產業不同,東協除新加坡、馬來西亞已有半導體廠外,其餘僅有少數封測產線,亦多在起步階段。美國因供應鏈回流不易,因此尋找半導體產業「新手」進行「友岸外包」,成效難免令人擔心。

  整體來說,拜登政府的半導體供應鏈策略雖獲得美國兩黨及各界支持,但如何落實供應鏈在地化及確保重大投資計畫的順利執行,將是攸關其「期中考」得分關鍵。美國高勞動成本且缺乏足夠產業人力、新技術研發能量不足、欠缺封測產能及相關供應商、以及國際合作倡議消極零碎等,都是必須面對的挑戰與困難。

  更重要者,台積電赴美設廠對美國半導體產業具重大意義,拜登政府應全力支持及協助設廠順利,及確保台積電未來能在與美商相同的公平待遇下在美國營運。對台積電的不友善言論或過度政治化台積電的角色,不僅將傷害台美間信賴關係,更將衝擊美國落實半導體戰略的目標。

作者:徐遵慈╱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2-10-20/聯合報/A7版/財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