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由印太經濟架構到台美貿易倡議

  由美國催生的印太經濟架構,最近舉行部長級會議,算是正式啟動談判。美國從川普時期就捨棄以市場開放為主軸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路線,轉而推動具有美國特色的經貿協定。印太經濟架構也不例外,涵蓋範圍包括公平而有彈性的貿易環境、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推動基礎建設及乾淨能源與減碳,以及整合租稅規範與反貪腐等四大支柱,均為美國在不同國際場域中力推的議題,印太經濟架構則是「化零為整」的一次到位。

  印太經濟架構由美國角度設計,對印太地區經濟體特性考量較少。而且雖然名為經濟架構,但主要還是以建構長期規範為主,不少成員認為在缺少市場開放的利益下,反而必須要先進行制度調整;其中部分國內敏感度高的議題,例如勞工條件及反貪腐,會有不少阻力。

  另外美國也將印太經濟架構視為抗中色彩濃厚印太戰略的主軸,但是目前成員普遍與中國大陸經貿連結度高,並非完全支持增加與中國的對抗力度,此也會影響未來談判進展。

  基於此,為強化成員參與意願,美國很早即表示顧及各成員發展程度差異,成員只需選擇性參與其中一到兩個支柱項目。另外為了要增加經濟誘因,美國在之前也拋出將推動蘋果供應鏈由中國大陸遷出,而印太經濟架構成員將會是優先考量的新落腳地。

  雖然美國展現不少彈性,也釋出不少機會,但未來美國的口惠可以實現多少仍不確定。另外在此次會議之前,美國國內100多個民間組織致函拜登總統,敦促應增加印太經濟架構透明度和公眾參與,以免重蹈美國過去談判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失敗的教訓。特別是需全力落實共通性勞工條件,顯示美國國內對於建立國際公平貿易環境,仍然是念茲在茲,未來此也會影響印太經濟架構進展。

  台灣對於加入印太經濟架構有很高期待,但是美國目前並沒有將台灣納入的規劃,美國是將台灣放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平台。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內容與印太經濟架構有部分重疊,然而所有項目必須全面落實,並沒有選擇空間,但是可以有彈性的分階段逐步到位。所以在一些爭議性較小領域,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可能會先達成共識。

  此外,美國目前與歐盟及拉丁美洲也在推動類似的經貿協定。各協定內容不盡相同,但共通點是不涉及國內法律變更,所以不需送交國會審議通過,行政部門可直接公布實施。不過由於屬於行政命令,也必須面對下任政府可能不全部埋單的風險,此也是各國在上談判桌前必須評估的部分。

  除了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外,美國主要推動的經貿協定談判結構是「美國對多國」,美國在協調各國立場時,可能需要有些妥協讓步;此與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下,美國只針對台灣,主導性較高,展現更高談判不對稱性不同。

  所以台灣不應只滿足於「後發先至」,進度超過印太經濟架構,而應以爭取到實質利益為重點。台灣要先做好功課,評估各議題對台灣效益及影響,並搜集美國在不同平台對各議題主張,以及其他國家的應對立場,做為擬定談判策略參考。只有在將台灣利益極大化下,才能使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成為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的亮點。

作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
資料來源:2022/08/0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