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健全:《名家觀點》通膨延續性及政府的對策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對原油、原物料、農產品、大宗物資的需求攀升,加上全球在疫情期間的缺櫃、塞港,造成供應鏈斷鏈,以及最近中國的封城、俄烏大戰的持續,導致全球物價上漲失控。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9.1%,創40年新高。台灣6月CPI為3.59%,比5月的3.39%還高,扣掉油價、蔬果價格的核心CPI也有2.77%,CPI和核心CPI有0.82個百分點的差距,代表油價、大宗物資、蔬菜水果價格的波動,相當程度為輸入性通膨,也意味著若俄烏戰事一日不解決,台灣要回到2%左右的CPI有點困難。

  通膨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的原因包括:第一,俄烏戰事長期化,油價、大宗物資的上漲不易緩和,通膨下滑的機率低;第二,美國聯準會(Fed)錯失了控制通膨的良機,由於通膨有預期心理,貨幣政策、升息效果又有落後性,因此,欲控制通膨恐怕沒有想像中簡單;第三,若干比較有黏著性的物價,例如交通、汽車、租金等的上漲,之後有向下的僵固性。

  最近Fed官員充滿著鷹派思維,決心持續升息更久,並再次揭示Fed政策的優先性,控制物價為第一要務,不惜以經濟成長為代價。在Fed對抗通膨的企圖心下,或許適度容忍失業率的提高,反而有助於對抗通膨及提高經濟軟著陸的機會。其次,一旦俄烏戰爭結束,油價、糧食價格有機會下修,通膨也比較有機會緩和。

  當然,目前不少人判斷通膨已接近高點,因為糧食價格下跌,工資上漲壓力也減緩,加上不少原物料價格已領先走跌。不過,就算通膨已在高點,但物價快速下滑仍然不樂觀,原因包括:第一,俄烏戰爭如持久化,油價、糧價不易大幅下滑。第二,即使油價下跌也難跌破每桶80美元以下,因為背後涉及到石油輸出國家(OPEC)的生產策略,加上淨零排放將影響到新增的石油供給。第三,淨零排放帶來的物價上漲,也使綠色通膨的陰影揮之不去。

  在政府的貨幣政策因應上,鑑於最近台幣的貶值,可能驅使進口物價進一步上漲。加上通膨的上漲不只限於房地產,已擴散至原物料、石化、大宗物資及服務業等產業,光靠選擇性信用管制已無法解決通膨擴散的問題,升息恐怕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因此,央行的升息必須先快後慢、先大後小,才能打擊通膨的預期與房地產的泡沫。不過,經濟下滑也是關切的焦點,雖然不是央行的首要任務,但通膨平息之後,央行可以再觀察國內經濟成長的速度、國際升息的腳步,酌予調整升息的步伐。

  再者,單憑央行也無法完全解決通膨問題,財政部對進口關稅、貨物稅的減免;經濟部對數位轉型、淨零排放等相關投資,提供租稅優惠的規劃,也是降低通膨的可行方案。
此外,勞動部如何適度鬆綁勞動彈性,讓企業界雇用二度就業婦女、中高年齡族群,以及一般民眾兼差、打工機會來提高其所得,也比較有能力對抗通膨的肆虐。

  在企業方面,避免過多房市、股市投資,應專注核心競爭力,尤其是數位轉型、淨零排放的投資,才是掌握下一波競爭力的關鍵。

  同時,原物料價格波動厲害,避免庫存太多,導致原物料價格下滑及資金積壓的成本。
個人方面,節流或適度兼差,降低通膨壓力。而最重要的是投資自己,尤其在數位轉型、綠色轉型上的訓練、進修,有了好工作、高薪水,才是因應通膨的最好良方。

作者: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
資料來源:2022-07-25/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