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名人talks》拜登亞洲行 美中對抗新情勢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首次訪問南韓與日本,主要是推動四方安全對話會議(QUAD),以及籌組印太經濟架構(IPEF),此兩機制可視為美國推動印太戰略,制衡中國大陸的兩大支柱,未來美中對抗會進一步升溫。

  美國、日本、印度及澳大利亞在二○○七年,即展開以軍事為主軸的戰略四方安全對話,以遏止中國勢力擴張,並建立區域安全體系。近年來因為中國的軍事威脅加深,四方安全對話的抗中色彩大增,甚至被視為亞洲版的北太西洋公約組織。

  中國一再指責美國利用四方安全對話,實踐其霸權主義。習近平四月在博鰲論壇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GSI),強調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上,箭頭也是直指美國。雖然目前尚未有具體行動方案,但與美國較勁意味濃厚,未來會成為美中對抗一引爆點。

  印太經濟架構則是在去年十月由美國所倡議,主要是要結合亞太國家,抑制中國經濟威脅。拜登總統延續川普政府重視勞工利益的貿易政策,擔心市場開放影響國內勞工權益,所以對於市場開放錙銖必較;並強調任內美國不會建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更不會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不過,為了填補美國不參加CPTPP的缺口,拜登以推動印太經濟架構為重點,邀集理念相近國家,協助美國重返亞洲以防堵中國。印太經濟架構與傳統自由貿易協定不同,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建立公平而有彈性的貿易體系、打造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推動基礎建設、落實乾淨能源與減碳,以及整合租稅與反貪腐等議題。

  由於美國是以美國利益出發,各國並非全盤認同,種種疑慮下使得印太經濟架構進展有限。包括此次在日本的會議,印太經濟架構還是停留在傳達理念階段,欠缺實質內容及推動機制。

  其次印太經濟架構未觸及市場開放,無法產生傳統FTA的貿易效果,更無法取代CPTPP。欠缺經濟效益會影響未來各國參與印太經濟架構意願。

  反觀中國則以市場開放為誘因,強化與區域內國家的經貿連結。成員涵蓋中國等十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在今年生效;中國並推動既有FTA的升級。中國也正式申請加入CPTPP,雖然中國條件相距CPTPP甚遠,但未來中國有可能會在申入CPTPP過程中,逐步開放市場以擴大其影響,增加與美國相抗衡的籌碼。

  由於印太經濟架構凸顯抗中因素,納入台灣可能會升高地緣政治下衝突的風險。在權衡「納入台灣太敏感,沒有台灣不完整」下,台灣被美國排除在印太經濟架構之外,不在目前的十三國成員中。然而美國又在亞太經合會(APEC)雙方經貿首長會面的場域中,提出加強台美雙邊經貿互動。未來台灣必須掌握機會,將會議宣示化為具體合作項目,以彌補台灣無法在首輪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的缺憾。

作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2-05-25 04:42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