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溫麗琪、蔡淳宇:《律經之聲》企業永續金融ESG 從經濟活動永續做起

  各國政府皆大力推動ESG政策,即環境、社會、治理永續,其中永續金融已成為國際間追求碳中和等永續目標之重要關鍵政策,並要求明確化「永續」定義,以避免「漂綠」(green wash)。不同於以往對於永續之判斷多著眼於企業組織整體,歐盟的這套永續分類法(EU Taxonomy),係以科學角度,判斷企業之「經濟活動」是否永續為目的。

  近年來受氣候變遷,極端天氣所產生的災情層出不窮,冬季本非龍捲風好發期間,然而美國卻於去年12月發生多達50個龍捲風橫掃全美8州的災害,這樣的氣候變遷現象與人類經濟活動排放溫室氣體有極大的關聯。

  另外,近期科學家也首度證實在人類血液中發現含有塑膠微粒,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塑膠工業製程中產生的微粒污染了水資源後,又透過飲水而進入人體所導致。人類為了經濟發展而砍伐森林、開發土地,除了可能造成野生動物棲地遭受破壞因而瀕臨滅絕,部分野生動物也會因遷徙而更接近人類的居住環境,原本寄宿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可能因此有機會轉移到人類身上,並開始在人類社群傳播,而造成更多的「人畜共通疾病」。由此可知,經濟活動不但對於地球環境造成衝擊,所產生的後續效應更可能導致人類未來生存面臨挑戰。

  為何必須從經濟活動做起?而非像以往直接判斷企業整體是否永續。因為企業的規模干擾著判斷的依據,無法直接選擇對人類未來最好的經濟活動,從同一個企業被不同的永續指數評比不同即可看出。所謂「經濟活動」,依據歐盟之定義,當資本貨物、勞動力、製造技術或中間產品等資源結合起來生產特定商品或服務時,就會發生經濟活動;換句話說,「經濟活動」也可以看作是資源的投入、生產過程和商品或服務產出的一整個過程。那一個企業能夠以最少的環境損害生產出商品與服務,就是我們所認同的企業;因為經濟活動於投入資源後產出的不僅是商品或服務,同時也對於環境造成壓力。

  每一分金錢的投入,都將對於環境造成影響;反面來說,如果企業經濟活動只有在對於環境之影響符合某個可接受程度時,才能取得必要資金,就能促使企業積極改善其經濟活動的環境負面效應。永續金融的目的,就是要透過金流的力量導引個別經濟活動,逐步讓經濟活動更符合永續,除避免繼續傷害地球,也盡量留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個適宜居住的環境。

  《永續分類法》之目的並非從巨觀的角度,來審視一間企業是否永續,而是微觀的判斷企業所從事的個別經濟活動是否真正永續,以此來判斷個別經濟活動是否有透過永續金融取得所需資金的「資格」;另一方面,更可以透過企業符合永續標準的經濟活動所佔之比例,來推算企業之永續「純度」比例是多少。歐盟考量經濟活動對於環境造成的壓力、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等因素,制定定性、定量之指標與標準,來衡量經濟活動之永續性。以運輸業為例,其環境壓力主要是商用客車、貨車等運具的溫室氣體排放,也因此歐盟對於運輸經濟活動的永續標準也多針對運具排放,諸如增加低排放和零排放車輛的數量、改善車輛效率和基礎設施、用零碳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提高整個運輸系統的效率等。

  又如紡織經濟活動紡紗的製程中常使用礦物油作為溶劑,染整製程所產生的廢水也通常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洗滌過程中,也可能導致難以降解的人造纖維流入水源而造成污染,這些都可能對於水資源造成不小的環境壓力。對此,歐盟於今年最新的永續分類法報告中,針對紡織經濟活動的篩選標準,除建議降低製程中有害化學物質之使用外,也希望業者導入可生物降解的纖維,以減緩紡織經濟活動對於水資源的污染。

  為防止漂綠,我國極有必要制定屬於我國的臺灣永續分類法,一方面和國際接軌,另一方面也明確永續經濟活動之定義;同時亦考量我國產業環境及永續發展目標,擬定適用於我國的永續分類法。考量我國產業型態、各類經濟活動排放佔比等因素,金管會於第一階段初步針對製造類、營造類、運輸及倉儲類共22項經濟活動及12項前瞻經濟活動訂定技術篩選標準,與這些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產業,將會是首波受影響的對象。

  值得注意的是,永續分類法所訂定的標準,並非針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強制性規定,然而在現今國際ESG的浪潮之下,金融機構將會越來越關注與其金流往來的企業經濟活動是否符合一定的永續標準,符合標準的經濟活動將比起未符合標準的更有機會持續從金融機構獲取資金。因此,永續也是企業持續於國際上保持競爭力相當重要的一環,金管會制定的這套臺灣永續分類法讓國內企業可以從審視自身從事的個別經濟活動做起,除對於地球盡一份心力,也能持續與國際接軌。

作者:溫麗琪/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蔡淳宇/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研究員
資料來源: 2022年5月3日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