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遵慈:《名人TALKS》新南向2.0 應擴大為台版印太戰略

  隨著亞太地區在地緣政治、軍事、安全、經濟、供應鏈等領域的重要性日增,主要國家紛紛提出印太戰略,除美國拜登政府在今年二月提出新版「印太戰略」外,東協、歐盟、日本、英國等也先後提出各自版本的戰略,藉以彰顯其在印太區域之角色,提出期望與美國及其他國家加強戰略對話的優先領域,並開展具體合作。

  雖然各國已發布「印太戰略」的時間點、名稱、重點目標、與涵蓋範圍未盡相同,但綜觀各個「印太戰略」之主旨、目標與內涵,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其中,東協在二○一九年六月通過「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政策文件,特別強調「東協中心性」(ASEAN Centrality)的原則,呼籲美、日等國依循該原則與東協進行政策對接及合作。在地理範圍上,日本在二○一七年八月宣布「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將非洲納入印太戰略,歐盟在二○二一年九月發布「印太合作戰略」中,亦納入非洲,二者均較美國涵蓋更大的地理範圍。

  檢視各個「印太戰略」在「同中存異」下最顯著差異,便是對於「中國崛起」之陳述方式與採取之因應對策。美國「印太戰略」多處直指中國是印太區域安全、穩定與繁榮的最大威脅,表示將與盟友與夥伴合作,為維護利益與中國展開競爭。英國脫歐後在二○二一年七月提出國防外交政策文件,發布英國角度的印太政策,惟文件中雖呼應美國,指責中國帶來威脅及壓迫,但亦在多處強調將與中國維持合作及相互理解。至於東協、歐盟、日本版本的「印太戰略」則多未直接指摘中國的行為,或僅迂迴提及南海、台灣海峽、或人權、貿易等現存問題,但亦同時宣稱將與中國繼續尋求合作與交往。

  從內容觀之,各個「印太戰略」中,皆提及當前國際地緣政治日趨複雜,各國面對新冠疫情與供應鏈中斷等危機,為國家(區域)安全、穩定與發展之需要,須盤點重大挑戰與採取因應行動,包括:維持區域穩定安全與經濟繁榮;因應數位經濟與相關挑戰,例如網路安全與網路攻擊;建立供應鏈與加強韌性,例如半導體、通訊、藥品等;加強基礎建設與連結性;應對氣候變遷與綠色轉型之挑戰等。

  最重要者,各個「印太戰略」均指出將與相關國家或「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強合作,例如美國明指將與澳洲、印度、日本、歐盟、韓國、東協等加強合作,歐盟則表示將與已經訂定「印太戰略」的國家深化合作,包括東協、印度、日本、紐西蘭、韓國、英國、美國等。

  我國政府正積極爭取參與美國「印太戰略」與「印太經濟架構」,我國應思考擴大推行已邁入第六年的「新南向政策」,納入我國經濟發展與安全、氣候變遷、數位轉型、供應鏈韌性等挑戰,以提出我國版本的「印太戰略」或類似文件,以爭取與前述各個「印太戰略」進行戰略對接。該戰略亦應思考是否加入我南太平洋友邦,以及融入近年推動的「非洲計畫」與企業提倡的「新東向政策」。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
資料來源:2022-05-04 04:4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