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亞太離岸風電 台灣有先發優勢

  我國政府規畫二○二五年完成離岸風電五點五GW裝置容量,歐洲經貿辦事處、丹麥商務辦事處、德國在台協會及全球風能協會二十二日舉辦「離岸風電大學堂」講座,邀請六位歐洲及台灣專家,破解近來民眾對離岸風電的迷思。

  歐洲經貿辦事處副處長雍青龍(Thomas Juergensen)表示,整個亞太地區朝風電邁進,台灣具有先發優勢,經過多年的討論與規畫,期待看到離岸風電今年在台灣開花結果。

  他說,歐洲是離岸風電先驅,相關經驗非常豐富,截至目前歐洲已有十六GW的風電裝置容量,比台灣規畫的五點五GW還要更多,二○二二年還將上看二十四GW,可看出整體發展趨勢。


  全球戮力邁向再生能源的時刻,雍青龍表示,樂見台灣朝著同一方向前進,離岸風電是再生能源的關鍵因素,當然也有很多其他的綠電,不過從效率、永續性角度來看,離岸風電有其重要性。


  鄰近的日本推動離岸風電立法,印度、越南、韓國也持續努力,雍青龍說,開發離岸風電需要政治的勇氣、鉅額投資,以及專業的知識、技術,歐洲已有多年經驗,希望能讓台灣借鏡。

 

  溫麗琪:發展初期 需躉購費率引路


  再生能源初期成本高昂,台灣社會多有反彈聲浪,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認為,剛開始進入市場時,價格昂貴、環境失靈無法交易,這是全世界都有的現象,不過當躉購費率機制進場,就會提升企業投入的意願,待市場成熟再轉換回自由市場運作也不遲。


  溫麗琪舉例,德國太陽光電價格已不需要政府補貼,可完全採用自由市場機制運作,代表成熟度相當高,不過發展初期仍需要躉購費率引路。


  台灣社會對於再生能源的態度不夠明確,溫麗琪指出,二○一八年德國看守協會提出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台灣倒數第四名, 為「非常糟糕」等級;世界銀行也將台灣列為極端氣候脆弱度全世界第一,遠勝過牙買加、多明尼加、薩爾瓦多等看似脆弱的小國。


  溫麗琪指出,能源議題是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核心重點。她也引用氣候行動一○○+的計畫,這計畫由投資者帶頭,包含Apple、Google、IKEA、Starbucks等一五四家全球知名企業,承諾將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目前有管理資產超過三十二萬億美元的三一○名投資者簽署該計畫。她說,全世界都在推動再生能源,台灣應該更積極。

 

  范建得:整合部會 不該由能源局扛


  外界普遍認為躉購費率價格偏高,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以高鐵和ETC為例,推動之初被指責圖利,不過現在高鐵已不可或缺,ETC則在國際得獎。


  范建得說,離岸風電的施工團隊可以成為一個產業,台灣想要推動造船,可以結合離岸風電,打造風電產業,不過前提是政府應該要作詳細規畫,何時出手以資金協助,何時以政策工具推動等,才能真正協助產業。


  對於近來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的爭議,范建得說,沒有財務安定,離岸風電前期很多東西都推不動,因此政策穩定相當重要,此外政府對中小企業參與離岸風電的補助遙遙無期,應該大力推動。


  范建得說,一月底就是台灣離岸風電的關鍵時刻,台灣應借鏡德國和丹麥,從對抗全球暖化的角度來發展風電。


  范建得也點出較少人關注的環保議題,他說,不應將離岸風電這麼重要的政策交給能源局一個單位去扛,而是要整合各個不同部會,從各方著手,包括水底文化資產保護、國土計畫、生態監測等,確實監督執行各風場開發商在環評時所承諾之項目。

 

江茂雄:培育綠領人才


  隨著離岸風電的發展,將有愈來愈多人才缺口,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江茂雄認為,二○二五年離岸風電產業至少將有兩萬名就業人口,應從現在起培育「綠領」人才。


  將「綠色思維」融入工作,或從事「綠色產業」工作,都可以算是「綠領」人才。江茂雄認為,我國應從基礎安全、技術訓練等領域,培育風場維護人才。


  目前台大有離岸風電海事工程、風力發電機原理、風資源及量測等相關學分,江茂雄指出,校內、在職訓練課程可雙管齊下協助產業界。


  江茂雄認為,風力發電機組需有海事工程等專業,牽涉技術範圍廣泛,未來台灣要建置近千座風機,供應鏈產業類別多,容易形成產業聚落,也可創造就業機會。


  離岸風電有其學習曲線,江茂雄說,台灣沒有相關經驗,前期示範風場浪費很多時間和成本,不過只要建置量大,預期成本降低速度將加快,台灣比日本等亞洲其他國家起步早,這是最大的優勢。


  距離二○二五年離岸風電五點五GW裝置容量目標僅剩六年,江茂雄說,有這麼大規模的開發和龐大的就業市場的產業不多了,期望能從現在起,為台灣年輕人打造未來十、二十年良好的就業市場。

 

Anna Riis Hedegaard:穩定政策 可助攻風電發展


  丹麥風電產業舉世聞名,丹麥能源公共事業與氣候部能源顧問Anna Riis Hedegaard分享丹麥經驗,她說,最初發展風電時,電力產業不願意讓風電取代原有電力,因此政府帶頭鼓勵相當重要,必須以穩定的政策和架構,才能助攻風電發展。


  Anna Riis Hedegaard說,丹麥發展風電產業的原因很簡單,歷經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後,政府和民間都了解到,中東地區戰亂頻繁、石油價格變化大,不能一直仰賴石油進口,否則將會衝擊經濟發展,因此積極採取行動。




  丹麥發展風電之初,其他電力產業均持反對態度,社會也認為風電在能源占比,不可能超過百分之十,Anna Riis Hedegaard說,這一定要有穩定的政策來推動,若政策急轉彎,恐怕會使開發商裹足不前。


  丹麥推動風電鼓勵民間產業積極參與,Anna Riis Hedegaard指出,當時願意投入的公司現在多已成為重要企業,且丹麥不少退休基金也積極投資離岸風電企業。


  丹麥從一九七○年代推動風電產業至今,Anna Riis Hedegaard說,風電產業已創造三萬三千六百個工作機會,且出口總額占丹麥整體外銷百分之三點七,超過百分之四十電力來自風電,接下來目標是二○三○年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


  Anna Riis Hedegaard說,台灣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是正確方向,有機會培植出風電產業,更是亞太首個發展風電的國家,潛力值得期待。

 

Martin Skiba:把量做大 再來談費率調降


  二○一九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草案,擬將費率降至每度五點一元,德國離岸風電基金會教授Martin Skiba認為,放眼全球發展離岸風電的國家,調降費率的前提都是把量做大,歐洲離岸風電目前的成本、躉購費率低於台灣,但不適用台灣的特殊地理、氣候等風險。


  Martin Skiba說,台灣政府計畫將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從每度五點八元,一舉調降至每度五點一元,多數風場還沒營運的前提下,「到底如何估算發展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成本前須要把量做大,且須以穩定的制度設計,讓業者有信心。


  相對於歐洲風場,台灣在地理、氣候上大不同,Martin Skiba指出,地震、土壤狀況、港口等,每個國家都有獨特的風險,仍需要依據自身狀況評估。


  觀察二○○八年到二○一九年德國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的發展,Martin Skiba說,台灣政府很聰明,已經有先限定一定容量的風場採用躉購電價,不像德國當年完全不設限。最初二○○八年每度僅有九點五歐分,但是價錢實在太低,一直到二○一二年拉高到每度十九點四歐分,才有廠商願意投入,開發量隨之穩定成長。


  Martin Skiba表示,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關鍵在於接下來如何推動,台灣政府有國產化要求,開發商必須花上更多成本培植台灣供應鏈,這是漫長的學習過程,並非紙上談兵。

 

Ben Backwell:合理價格 能吸引廠商留台


  全球夯離岸風電,全球風能協會執行長Ben Backwell分析,亞洲是目前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預料二○三○年離岸風電規模將超越歐洲,包含台灣、日本、韓國、越南、印度等都相當積極。


  Ben Backwell說,亞洲多國投入離岸風電產業,除了帶動製造業價格外,未來數十年的商機,都將從歐洲移轉至亞洲,現在是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的關鍵時刻,台灣政府對躉購費率的決議,將影響未來發展。


  Backwell指出,全球風能協會有部分會員正在檢視,是否要繼續在台投資,因此台灣政府對躉購費率的決議至關重要,不僅有台灣,荷蘭、丹麥、德國、英國等國,也都希望以便宜的價格購電,不過供應鏈發展、產業培植等都需要成本,且非短期可促成。


  Ben Backwell表示,沒有供應鏈就沒有便宜的電力,他不希望台灣像英國一樣,要等上二十年,應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


  台灣離岸風電躉購有國產化要求,雖然民眾期待購電價格迅速拉低,Ben Backwell說,這是不切實際的,因自製率要求高,成本相對增加,不可能馬上降低躉購費率,開發商也不是在做慈善事業,台灣政府應以合理價格吸引廠商留台。


躉購、競價價差 用在建構供應鏈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爭議不斷,躉購費率與競價出現近兩倍價差,引發輿論關注,德國離岸風電基金會教授Martin Skiba說,政府應持續不斷溝通,讓民眾了解到,兩者的價格差距將反映在供應鏈建置上。


  Martin Skiba表示,台灣社會對離岸風電的反彈原因,可能不是客觀數據,而是社會觀感問題,政府應對民間充分說明這並非圖利廠商。


  丹麥能源公共事業與氣候部能源顧問Anna Riis Hedegaard也說,了解民眾希望購電價格合理,不過費率有其意義,推動初期可藉此吸引開發商,台灣政府作法相當正確。



  從「以核養綠」公投來看,社會對核能的關注度相當高,不過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江茂雄說,日本早已訂下二○三○年離岸風電達十GW目標,台灣不該落後,且這與核能並沒有互相矛盾,而是攸關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則說,當全球各國都在尋找再生能源,台灣地狹人稠更不該落後,政府專業決策能力強,除了考量民意,更要認真看待離岸風電產業,投入多少資本可縮短推動時程,藉此領先亞洲才是關鍵。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說,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趨勢,台灣導入離岸風電初期,確實必須付出價格成本,社會應該多有容忍,也許政府可提高透明度,讓民眾更加了解政策,並維持良好互動,凝聚再生能源意識。

 

資料來源:2019-01-29 聯合新聞網

記錄:張語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