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經院:離岸風電最大風險在於行政程序風險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認為,台灣是一個高度仰賴出口貿易的經濟體,愈來愈多像是Google、Apple國際企業,要求供應商使用再生能源的情況下,有能力提供製造產業大量清潔能源,變得極為重要。

 

  她指出,推動風電的原因,是因風電造成的環境污染較少,按照歐盟的基礎,2018年台電發電量,相當於環境外部成本為5.2兆台幣,而風力發電的環境外部成本是1,785億元,也就是說,台電發電量環境外部成本為風電的約30倍,風電環境外部成本顯然是比較低。


  溫麗琪指出,極端氣溫與極端氣候事件不斷增加,大家對此都不陌生,世界經濟論壇面對十大風險,已有六項風險與環境及氣候變遷直接相關,各國再生能源的投資,是為了減少排碳對氣候變遷的衝擊。

 

  各大知名國際廠商近年積極投資綠電,包括Google投資世界最大太陽能發電廠,Apple Park將近一半蘋果零售店會採用再生能源,溫麗琪認為,台灣為一個高度仰賴出口的國家,本應順著此一趨勢,增加對綠電及綠色相關的投入。

 

  溫麗琪認為,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目前發生最大的爭議,在於政府行政程序風險,政府要求風場開發商供應鏈國產化、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增加企業的投資成本。

 

  但另一方面,經濟部採用「先遴選、後競價」方式,短時間內出現三種離岸風電躉購費率,且取消前高後低階梯式制度,新增3,600滿發小時上限,保證及競價收購同時出現,而非漸進式,整體而言,行政上思考有欠周到。

 

  溫麗琪說,再生能源在投資之初,代價都是昂貴的,藉此讓業者願意投入,但達一定規模時,就會降低電價,德國的離岸風電已不需要再補貼,可以自由市場的運作方式,市場拍賣價格,最低成本得標,也就是說,再生能源最終將憑藉自身競爭力,與傳統電力一較高下。

 

資料來源:2019-01-23 經濟日報

記者:李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