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吳惠林專欄:平議川普的「對中貿易戰」

  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美中貿易戰」,一時之間引發全球震盪,除了「誰勝誰敗」、「會持續多久」受到關切與議論之外,對各國、各地區,以及全球經濟的衝擊會是如何?最受注目。

  有論者說川普實施「保護主義」,並認為是「反自由貿易」、「反全球化」。不過,我們也看到川普風塵僕僕與日本、韓國、歐盟、澳洲,以及印度等自由民主國家商談「雙邊貿易」,而且在10月1日與墨西哥、加拿大達成新協議,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改為「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這些新作為都是朝「零關稅」、「零干預進口」、「零補貼」等目標前進,也就是朝「真正的全球自由貿易」境界邁進。那麼,川普對中共的貿易戰,加徵關稅、提高關稅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知道,自1980年代啟幕,共產世界骨牌似地紛紛倒向自由經濟,掀起「自由化」熱潮。到1990年代,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後期,即將蛻變為世界貿易組織(WTO)之際,「全球化」(globalization)這個更宏觀、更動人的名詞又竄了出來。

  不過,自19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趨勢,似乎走向自由貿易,其實是「假象」,因為重商主義的味道更為濃厚。各國都在愚昧地偏向不同面貌的保護政策,關稅壁壘、配額限定雖已減退,但貨幣貶值、反傾銷、補償性貿易等等管制政策,更細緻地干預市場……等等,都是或攻或守的戰略運用,也即「商戰」這個謬見在背後隱隱地作祟。

  其實,早在1776年,亞當‧史密斯的《原富》出版,分工合作、自由市場「不可見之手」,引導交易者往最有效率的境界,且強調「誠信」美德的重要,而且批判重商主義,正是喚回「商道」,揚棄「商戰」,也走出「國家經濟主義」。但到1930年代之後,商戰又復活,而「策略性貿易」、「經濟戰」捲土重來,「新重商主義」高唱入雲。當中國在1980年代經濟改革、開放門戶,採用的就是新重商主義,到2001年末加入WTO後,更變本加厲。

  到21世紀所謂的「中國強國」崛起,不但在全球攻城掠地,還在各種國際組織中逐漸佔取主導地位。相對地,美國卻節節敗退。所以,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中共祭出提高關稅等策略被誤解為保護主義抬頭,其實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戰止戰」的暫時性策略。

  究其真相,川普只是拆穿國王的新衣,讓當前「假全球化」現形,逼迫利用全球化謀「私利」卻戕害全人類的中共現出原形。他以美國前總統雷根的「公平貿易」政策,讓中共的威逼利誘手段和「不誠信」、「鬥爭」本質曝光,擬再重建「真正全球化」的「國際間分工合作」新秩序。由2018年1月19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年度報告指出「支持中共入WTO是錯誤的」, 美國將改變過去的高層談判方式、轉向重視貿易執法一事,可見一斑。

  所以,認清並揭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及參悟川普的「公平貿易」政策的真相,或許「真正全球化」的阻力會減少,人類支付的代價會降低,甚至於得以「反轉」為促進自由化、全球化的無形助力呢!

  不過,不論川普的策略能否成功,「全球化」還是不太可能後退,而「全球經濟」緊密相關也毋庸置疑,「蝴蝶效應」、「黑天鵝」等現象更會層出不窮。因此,了解全球經濟運作就是現代人邁向成功的重要事務。

 

作者: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