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明:《財經觀點》供電重押天然氣 不科學不環保

  停建深澳電廠讓能源轉型再度成為焦點。經濟部指出,配合能源轉型規畫,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至略高於百分之廿、天然氣發電提升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燃煤發電降為百分之廿七至卅。但落實如此配比,不合乎科學,也不符國際環保趨勢。
 

  地表溫度增加是引發極端氣候災難的主要原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指出,根據當前溫室氣體排放程度,全球氣溫增幅最快將於二○三○年突破攝氏一點五度的上限,大幅縮減能源消耗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當務之急。
 

  科學家建議,二○五○年之前,再生能源占全球電力供應的比重須由目前的百分之廿五增加到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五,同時保有一定比率的燃氣與核能,燃煤發電占比則要降到百分之二以下。IPCC報告也凸顯大量投資天然氣發電廠具有高度風險,建議儘早以再生能源取代。
 

  我國的能源政策要留意是否反其道而行,因為捨棄核能而偏重燃煤、燃氣,再生能源的配比更是「謙卑、謙卑再謙卑」,這對經濟發展、環境保育及能源安全等都有不利的影響。
 

  以經濟層面而言,未來全世界的碳稅或碳價將會愈來愈高,燃煤與燃氣發電成本也會跟著提升,電價上漲是大勢所趨,民生與企業受到衝擊在所難免。這一點,政府必須要作好充分說明。
 

  我國天然氣自產能量不足,如將燃氣比重提高到五成以上,等於能源供應高度依賴進口,但以不同能源的安全存量來看,天然氣需達十五天,低於煤炭的卅天、石油的六十天,而我國從未達標。天然氣安全存量有必要再提高。
再從風險分散與能源多元化的角度來看能源政策,我國供電實在不宜貿然大量押在天然氣上。

 

本文由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王京明口述,記者林彥呈整理
資料來源:2018-10-19/聯合報/A16版/財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