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再爭取特殊與差別待遇 李淳:可放大台灣國際空間

  針對台灣承諾在未來WTO談判中,不再爭取開發中國家享有的「特殊與差別待遇」。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說,若台灣在20年前都能做到,現在沒有理由做不到,他說,此舉可放大台灣立足國際社會空間,歐美日也會視台灣為志同道合夥伴。

  李淳說,20多年前,台灣在加入WTO前就聲明,但當時可能是「被迫」,台灣不會主張以適用「開發中國家」優惠加入。但那次聲明似乎只適用入會談判,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又回頭主張「我們是開發中國家」。

  李淳說,台灣若在20年前都能做到,現在沒有理由做不到,且WTO只能算適用「中度標準」談判的國際組織,台灣若還須要用「開發中國家」這種護身符,那面對像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這種高標準架構談判時,壓力一定會增加。

  李淳說,台灣承諾未來在WTO談判中,不再爭取開發中國家享有的「特殊與差別待遇」,這個做法,至少有兩大價值;一是跟歐美日等國表明,台灣支持其改革方向。美國已多次主張,目前WTO中「開發中國家」定義模糊,很多國家藉此身分遊走灰色地帶,導致WTO許多功能無法發揮。

  李淳說,台灣不再爭取開發中國家享有的「特殊與差別待遇」,等於表態認同美日改革方向,未來他們在組織中尋找「志同道合國家(like-minded)」時,台灣應能列名其中。像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副代表、駐WTO大使習達難已拿台灣來舉例,可見台灣的表態,已有結果。

  其次、李淳說,台灣始終主張,自己是高度開發國家。現在正式做出宣告,除能帶動思維改變,台灣也能落實扮演好「已開發先進經濟體」的角色,對國際社會做出一定貢獻。他說,台灣近來國際空間越來越小,左手被北京打壓,右手若又不扮演好自己角色,會讓路越走越窄。但經由肯定自己是「已開發國家」,將可改變台灣立足國際社會態度;因為其他國家會對台灣「更有所期待」,認同台灣將具一定貢獻,且願意分享協助,放大台灣在國際社會空間。

  但李淳也說,由於「開發中國家」在WTO中,能享有「特殊與差別待遇(S&D,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台灣承諾在未來談判中,不再爭取S&D,的確會有些短期衝擊。

  舉例來說,WTO針對新一回合的工業產品關稅談判,「已開發國家」須承諾在3年內,將剩餘關稅降到零。但開發中國家在3年內「關稅只須降到3%」,而「低度開發家(LDCs)」可自願選擇要不要調降關稅,也可完全不降。也就是說,開發中國家開放市場速度,會比已開發國家慢,開放程度也會比較小。

  但政大教授殷乃平說,台灣從開發中市場升級為已開發市場,是遲早要面對的事,但目前可能不是最好時機;主因目前中美貿易戰開打,不少台商正面臨高關稅難題,若台灣此時認定自己是已開發國家「競爭條件將被削弱」。殷乃平說,犯不著在現在用這種方式提高台灣地位,名義上雖變得比較好一點,但實惠沒有了,若錯開這個時機,倒是可以考慮。

 

資料來源:2018-10-13 22:21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