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美貿易戰火 專家稱明年再升級

  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11日表示,11月的美國期中選舉是2020年總統大選重要指標,只要共和黨成績不差,川普連任機會就很大,川普的經貿保護政策就還會繼續走下去,明年1月1日起,除了對來自中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重課徵25%高關稅,預期到明年中旬,美國還將對自中國進口約2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高關稅。

  劉大年11日在「勤業眾信稅務論壇—中美貿易戰,台商如何贏戰?」論壇上,作以上陳述。他認為,貿易戰顯示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不安,美國認為WTO無法規範中國行為,所以必需透過雙邊解決,世界兩強(G2)將持續對抗,因此貿易戰將是持久戰。

恐引發全球性貿易戰

  美國主要的經貿政策為消除貿易赤字及不公平貿易行為,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歐盟、加拿大等國也因為美國保護措施採取反制行動,進而引發全球性的貿易戰。因此,劉大年指出,台灣未來將面臨貿易障礙更高的全球市場,當務之急是建構台美經貿發展合作新藍圖、建立新生產供應鏈合作關係。

  劉大年強調,中國對美國的最大威脅在「技術」,而非「貿易」。這點在美國第一波及第二波針對來自中國的500億美元課徵高關稅的主要課稅目標機械及電機項目可以看出,美國也毫不掩飾表明主要針對「中國製造2025」重點項目。

台灣人才外流壓力增

  他認為,大型多國籍公司必須重新安排其國際生產布局,中國作為海外加工基地的風險太高,會儘早捨中國他就,但絕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他也對台灣的可能發生的衝擊提出警告,大陸將加強自主技術的研發,並藉挖角人才取得技術,包括在美國和台灣的華人。台灣面臨人才外流的壓力將增加。

  面對貿易戰,劉大年指出,過去台灣在電子產品長期扮演美國跨國企業的全球代工夥伴,台灣得以在電子產品的代工以及部分關鍵零組件建立全球供應地位,然而,台美合作似乎未能延伸到新興應用領域,台灣需提出未來台美在新興產業領域合作策略與模式,除了建立新的生產供應鏈合作關係外,也建立雙風生態體系的合作,讓人才、技術、資金可以雙向流動。

 

資料來源:旺報

記者:葉文義2018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