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製造業復甦力 20個月最差

  中華經濟研究院1日發布9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3.9,雖仍在50以上的擴張值,卻是2017年2月以來20個月最慢速度;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下滑1.8至50.8,逼近50枯榮線。

 

  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表示,9月PMI及NMI雖然都還是位在50以上的擴張值,但指數卻雙雙下滑,代表廠商的看法轉趨保守。「主要還是反應中美貿易衝突的效應,廠商不敢大意,偏向保守應對」,例如化學、原物料、機械零組件等產業都受到影響,人民幣貶值也使得大陸內需力道減弱,接下來就要看貿易衝突何時緩解,指數才可能重返上揚軌道。

 

  PMI這次五項組成指標的新增訂單、生產數量、人力僱用、供應商交貨時間及現有原物料存貨水準均持續呈現擴張,但除供應商交貨時間微升0.1,其餘四項各下滑1.1~3.8。

 

  至於六大產業的PMI有四大產業呈現擴張,擴張速度依序為電子暨光學產業、基礎原物料產業、交通工具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其他兩產業的食品暨紡織產業與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轉為緊縮。

 

  製造業廠商態度趨於保守,王健全說明,可從「未來六個月景氣狀況指數」看出,該指數9月大跌6.5至47.6,中斷連續30個月擴張(數值50以上)轉為緊縮(數值低於50)。「進口原物料數量指數」為2016年3月以來的31個月首次轉緊縮,「新增出口訂單指數」也中斷連續六個月擴張轉為緊縮。

 

  但他強調,不必過度悲觀,製造業看法轉偏緊縮並非來自產業本身滑落,而是因外在的中美貿易衝突,「應該說是短期觀望,對未來展望的看法仍有機會回升」。

 

資料來源:2018年10月02日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