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儷容:《觀念平台》台灣成為金融中心問題所在 ─自GFCI排名直落談起

  評比對象涵蓋世界各國110個金融中心的倫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 心指標」(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GFCI)公布2018年最 新調查結果,台灣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30,雖非歷年最差,但已自2 016年評比連續四次下滑。雖說金融中心之表現無法完全反映金融發 展之全貌,但仍有不少之關聯,故自台灣成為金融中心之問題所在, 多少可看出台灣金融發展之短處。以下為個人淺見。
 

  GFCI在3月與9月每半年更新一次。首期GFCI於2007年3月發布,其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五大面向:經商環境、金融體系、基礎建設、人力 資本和城市聲譽,係參考客觀的經濟統計數據以及主觀的網路問卷調 查。台北於GFCI5(2009 March)第一次出現在排名中,當時為第41 名;後來,台北的排名一路上升至GFCI8及GFCI9(2010 September及 2011 March)表現最佳19名,搶進20名內。但隨後逐漸下滑,2014年 3月來到最差的55名;後來雖有所回升,但仍在30名附近徘迴。
 

  雖說此一評比之指標不少,但個人認為,近幾年我國金融相關措施 著重於防弊(如反洗錢、消費者保護等),與經商環境及金融體系有 關的開放腳步,除了去年底通過之監理沙盒相關法規,則較無斬獲; 而在人力資源方面,台灣相對低薪加上發揮空間不多,沒有明顯之進 帳,甚至在中港星不斷挖角或吸引下,人才外流時有所聞。這些皆是 台北於GFCI排名落後相當重要之解釋因素。
  個人認為,2010年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2010年超過10%之 超高經濟成長率,再加上金管會力推台灣成為亞太區域理財中心等政 策,很可能是台北於2010 September/2011 March躍升為19名、創下 歷來最好成績之主因。理由在於:相對來看與我國在全球經貿市場向 來競爭激烈之韓國,首爾於2009 March時僅排名53,尚落後台灣甚多 ,卻於2012 September躥升至第6名佳績,後來多年保持在第7~8名 間,不過這幾年已降至20幾名。

 

  台韓之間,很明顯的差別是韓國持續開放:美韓自貿協定雖於200 7年首度簽署,但事後雙方國內爭議不斷、重新談判修訂、各自國會 通過,於2012年3月始正式生效;後來,中韓自貿協定亦於2015年年 初正式生效。韓國迄今已與近50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相對而言,台 灣僅共簽署8個自貿協定。
 

  對於金融業而言,因其屬於服務業,故似應看服務貿易、而不須看 貨品貿易。惟對於許多跟隨客戶腳步而移動之金融業而言,許多與貨 貿有關連之客戶若出現問題,金融業也無從樂觀起,因為我金融業者 針對這些製造業客戶之相關業務貿易融資、資產管理等,也將逐漸沒 落。因此,開放腳步過於緩慢,即產生很大之負面影響。不過,迄今 仍有許多國人將對外開放,看作是圖利外人而對國人不公;此一觀念 不改,台灣經濟/金融前景實無從樂觀矣!
 

  此外,我們亦可發現,臺北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分類,已由2010年9 月之跨國且相對具有廣度的「跨國專業金融中心(Transnational S pecialist)」,降轉為2011年3月及目前之「在地專業金融中心(L ocal Specialist)」。2012年3月甚至曾淪為「持續發展金融中心( Evolving Centre)」。這些跨度相差甚大之變化,亦導致台北在全 球前40大金融中心的「穩定度」矩陣圖裡,掉在「不可預測之中心」 的群組中。穩定度好之中心通常有較佳排名,如多年來盤據前兩名之 倫敦及紐約。對台灣而言,未來是否有可能朝好的方向變化而令人刮 目相看呢?吾人當十分努力加餐飯了!

 

作者:王儷容/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8/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