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勳:中美博弈加速中國經濟轉型

  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正在大陸的海南博鰲召開,此論壇向來被視為大陸外交具代表性的主要場域之一。加上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以及近期緊繃的中美經貿關係,使得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論壇的開幕演說備受關注。

 

  由習近平的演說內容來看,基本可視為對近期中美多項貿易爭端的首次公開回應。其內容提及未來大陸四個開放重點:一是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二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增加經貿透明度;三是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四是主動擴大進口,降低汽車及其他產品進口關稅,並於今年11月於上海舉辦首屆的國際進口博覽會。習特別強調這些開放的舉措將盡快落實,「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過去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優惠政策,現在必須更多依賴投資環境的改善。

 

  對照於4月初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甫針對中國祭出301條款,擬對於包括航太、資訊及通訊科技、機器人及機械產品等1333項產品加徵25%額外關稅,習近平此次發言剛柔並濟,一方面雖仍強力批判美方陷於「冷戰思維」、「妄自尊大」、「獨善其身」,另方面也順勢表態願意加快對外開放舉措,藉以回應美方一連串強力的叩關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現階段確實處於「大國崛起」的經貿轉型關鍵期。在十九大之後,中國採取的「新型全球化戰略」,其基本脈絡正是由傳統的「外向型經濟體制」走向「開放型經濟體制」。所謂的「外向型經濟體制」,係指過去長久以來,中國高度依賴外貿市場,採取生產代工、從事服務外包等模式來賺取外匯,藉以換取經濟成長。但若要轉化成「開放型經濟體制」,則勢必要更大幅度開放本身市場,吸納全球商品流入,而其關鍵就是內需市場必須持續壯大,這也正是中國推動2020年達成全面小康的根本目標,即透過全面小康提振內需消費,再輔以進口開放策略,提升對全球市場及商品定價的影響力,讓中國得以由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

 

  雖然這樣的轉型過程並非一蹴可幾,預期仍需漫漫數十年才有望達成。在此過程中有二大重點值得關注:一是面對美國的強力叩關壓力,以及全球貿易保護聲浪不斷加大,似有形成短鏈革命之趨勢,製造業或將被迫選擇與最終市場緊密鏈結,使得大國市場的影響力又進一步深化,此將牽動未來台商的全球布局策略選擇。二是應關注大陸在加大市場開放的同時,如何處理國有企業問題,尤其是黨政企關係與市場經濟之間的根本矛盾若未解,則開放難收實效。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副所長/吳佳勳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