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慧欣:深度解析美國301調查背後意涵

  美國總統川普在3月22日簽署對中國採行「301條款」的制裁命令,預計對至少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稅率25%以上的關稅,產品範圍包含航太、資通訊與機械類及其他與「中國製造2025」密切有關的高科技產品。

 

301課徵高關稅產業
直搗「中國製造2025」發展重點

 

  川普這項引發全球動盪的命令,是基於美國貿易代表總署(USTR)的調查報告,認定中國有強制移轉技術、壓低授權金、透過私人企業獲取人工智慧(AI)、通訊、航太等先進技術以及網路剽竊行為。這些行為,已構成美國《貿易法》301條款中,他國對美國有違法(違反世貿組織WTO或自由貿易協定FTA規則)、或有不公平不合理措施損害美商利益的情形,因而建議總統採取單方制裁或接受對方和解的各種方式,來消除這些問題。

 

  美國宣布301制裁命令後,中國外交部與商務部措辭強硬回應,隨即在隔日公布預計對美共128項產品,包括新鮮水果、花旗參、鋼管、豬肉等課以15至25%的關稅,估計為30億美元。美、中雙方把關稅大炮都擺上前線,全球因而擔憂貿易戰即將開打。

 

  美、中分別是我國前2大貿易夥伴,特別是「美國下單、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三角經貿結構,更是許多產業的常態。未來若上游與下游開戰,對夾在中間的台灣可能帶來的衝擊,將會特別顯著。

 

  但中國的回應也有軟的一面;總理李克強先在3月20日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除降低進口商品稅率,特別是將不再允許強制轉讓技術。又於川普簽署命令後,26日再度強調將努力避免與美展開貿易戰,重申對美國企業開放市場的承諾,事後更傳出中國承諾將擴大購買來自美國的半導體。簡單來說,中國對美國一連串針對性措施,雖然並未舉白旗投降,但也看出其並無意升高美中貿易戰的層次,對台灣來說自然是樂見的好事。

 

  目前301命令的課稅清單尚未公布,未來還有30天的公眾評論期,實施時間也還有一定緩衝。另外,美國針對強制移轉技術行為也已向WTO提出告訴,按程序將須先進行諮商。總之,未來1至2個月將是美中雙邊談判過招的高峰期,可能隨時會有新發展與轉折。

 

眼見智財戰已無法迴避
李克強避免開戰 承諾擴大開放

 

  然而美中對抗的長期風險恐須加以正視。這次301條款制裁命令已經是川普執政一年多來,第三次出手攻擊中國產業政策的發展方向。在2017年10月美國已經公布一份措辭強烈文件,在WTO主張中國仍是「非市場經濟」;隨後今年1月美國貿易代表總署對國會提報《中國履行世貿組織承諾情況年度報告》中,又明確表示中國無意遵守WTO規則,美國當初支持中國加入WTO是錯誤決定。

 

  由此可知川普政府一貫的立場是中國無意成為市場經濟、無意擴大開放市場,且一直遊走於國際經貿規則的灰色空間;更重要的是,中國因此而逐漸壯大,威脅美國的領導地位。

 

  不過即使美國開戰,能否贏得實質勝利也受到質疑。除了中國的反擊籌碼日漸增加外,美國也有重點模糊的問題。例如目前台面上關稅措施,至多能消除貿易逆差,尚未對症下藥處理「中國製造2025」政策下,中國不當獲取美國科技技術的問題。美國智庫建議,要求中國同意削減對產業國產化的過度補貼、取消中外企業合資與技術移轉要求、放寬重點服務業(如醫療、教育、金融、物流等)外資股比限制、及強化網路侵權與竊取營業祕密的執法等,才應是貿易戰的主軸。

 

  最後,美國要求盟友加入一起圍堵中國聯盟的立場愈來愈明朗,例如要求台灣降低使用中國鋼材、協調德法聯手出擊。美國也有學者主張應要求各國強化對中資的審查、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調查等。對台灣產業與經濟發展而言,美中都不宜得罪,未來勢將面對更多須步步為營的難題!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顏慧欣

資料來源: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