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慎防貿易戰帶動通膨

  在美國宣布根據301條款調查結果,準備對中國1333項進口產品課徵額外關稅後;中國也不甘示弱,公布針對美國進口的106類產品加徵關稅報復還擊。川普5日接著回應,將研議針對自中國進口10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關稅;中美貿易戰似乎已進入了以牙還牙,而且綿延不斷的情況。

 

  川普最新的宣布多少有些出乎外界意料之外。因為在美、中為301條款交鋒後,雙方態度均有軟化,並透露出願意展開諮商。但這次川普又出新招,且準備報復的中國產品進口金額高達1000億美元,約是美國在301條款下鎖定中國460億美元進口金額的兩倍。川普這次再度加碼,貿易戰烽火似有越燒越烈的情形。

 

  中美貿易戰注定沒有贏家,在301條款美國對中國制裁的項目,主要是抑制「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項目。但中國亦非弱者,106項報復產品中,不但由美國進口的金額高達490億美元,報復產品更是正中美國要害,主要包括美國重要農產出口品大豆,以及越野車與小型飛機,未來一旦執行,會直接衝擊到美國產業及國內就業。


  迄今美國鋪天蓋地的貿易措施,台灣幾乎無一倖免。由美國引用進口防衛條款對太陽能電池的關稅配額,232國家安全條款對鋼鐵及鋁製品加徵關稅,台灣無法豁免,但其他國家卻大多得到豁免,對台灣不公平又不利。未來301條款對中國的制裁也會衝擊美中台三角貿易,並影響到台灣產業供應鏈。

 

  美、中這種損人不利己、沒有贏家的貿易戰,也不利全球經濟成長。全球經濟目前情勢看好,貿易帶動是重要關鍵。若中美貿易戰未來持續擴大,必會阻礙世界經濟成長動能。最大的隱憂是各國群起效尤,擴大貿易保護力道而形成貿易壁壘,對台灣不利。例如歐盟最近也針對鋼鐵產品展開進口防衛調查,以抑制各國原先輸美的鋼鐵產品銷往歐盟,全世界均捲入貿易戰的漩渦中。

 

  值得注意的是,貿易戰目前涵蓋的產品遍及原料及消費品,在競相增加關稅的結果,必然會帶動國際原物料價格的上漲,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面對此一情勢,政府必須有一通盤的因應方案。首先對於美國這種破壞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經貿體制,而改走單邊的方式,因台灣也深受其害,政府不能完全不出聲,必須有所表態,並積極向美方據理力爭。甚至也可利用WTO的管道,堅定地維護我國權益。

 

  其次,由於目前國內物價已蠢蠢欲動,未來必須有效紓緩因貿易戰而使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所產生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另外,也應盤點目前的規定,對於直接受外國貿易保護影響的產業,必要時提供更多的協助措施。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18年04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