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名家觀點》申入CPTPP的四個情境

  今年是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周年,20年間WTO表現不如人意,除了自由化談判延宕外,約束會員遵守規範能力也式微;再加上美國在川普主政下的強力杯葛,進一步弱化WTO功能。

  相對於WTO停滯,區域主義卻蓬勃發展,自由貿易協定(FTA)數目大幅增加。過去20年全球新增將近500個FTA ,但台灣只簽署了11個FTA,而且有些還不完全符合FTA標準。區域經濟整合的落後,成為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無法跨越的天塹。

  今年9月22日台灣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1年可視為台灣申入CPTPP元年。台灣若能順利加入CPTPP ,將可大幅扳回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落後的劣勢。

  美國已表態不加入CPTPP ,轉而推動建立「印太經濟架構」。印太經濟架構不涉及市場開放,而以FTA中較少著墨的供應鏈合作為主軸。印太經濟架構與CPTPP互補性高,台灣若都能順利融入,將使台灣參與國際經貿活動,提升到另一層次。

  CPTPP是台灣申請加入WTO以來,最重要的經貿組織。台灣歷經12年才加入WTO,其間也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被迫接受台灣必需在中國大陸之後,才能加入WTO,台灣當然不希望申入CPTPP重演WTO的歷史。

  加入CPTPP第一關是要在CPTPP成員共識決支持下成立工作小組,方能展現談判。以第一個申請的英國為例,英國經貿制度成熟,CPTPP 11國中又有六國是大英國協成員;所以英國在提出申請時,幾乎獲得CPTPP所有成員一致支持,但也需四個月才順利成立工作小組。

  CPTPP在2018年生效即開始自由化,新成員在加入時可能被要求先快速自由化以彌補落差,所以新會員要有幾乎無緩衝期,台灣當然也不例外。

  在台灣之前,中國大陸正式宣布申請加入CPTPP ,並強烈反對台灣加入CPTPP ,克服大陸阻撓,將是台灣面臨另一挑戰。

  面對兩岸同時申入CPTPP ,可能會有以下四種情境。一、台灣加入,中國大陸不加入,二、台灣及大陸均加入,三、台灣及大陸都無法加入,四、台灣無法加入,大陸加入。

  在第四種情境下,台灣國際空間又被限縮,進一步被邊緣化,對台灣最為不利;台灣當然也不樂見第三種情境,仍然無法突破區域經濟整合的困境。

  至於第二種情境,台灣除了需衡量兩岸加入順序不同可能影響外;也需評估雙方彼此適用CPTPP規範的影響。在CPTPP架構下,台灣絕大多數產品可以零關稅進入大陸市場,效益遠高於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台灣只有539項產品獲得大陸關稅優惠,可以視為ECFA的升級版。

  但在另一方面台灣也必需以CPTPP的高標準對中國大陸開放,這部分衝擊會遠高於ECFA早收清單中,台灣對267項大陸產品的關稅減免,也超過台灣對CPTPP其他成員開放市場的影響。另外CPTPP下台灣服務業開放程度也會遠大於ECFA之服貿協議。總之,若兩岸均加入CPTPP ,台灣將無法迴避對中國大陸開放的問題。

  至於第一種情境,台灣雖然避開對大陸大幅開放,但也無法享受大陸降稅帶來的出口利益,其間的利弊得失,也必須先行評估。

  加入CPTPP ,無論是在過去、現在,乃至於未來,均會是朝野鮮少存在的公約數。台灣應做好沙盤推演及因應準備,申入CPTPP 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