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再起

  雖然世界貿易組織(WTO)貿易自由化談判延宕多年,但是各國大致上仍遵守WTO規範,不會冒然提高貿易障礙,也會透過WTO機制來解決貿易紛爭。但近年來在美國川普政府推波助瀾下,全球貿易保護程度明顯提高,總體經貿環境產生了質變。

  川普時期為維護美國利益,擴大使用貿易政策工具。包括二○一條款的進口防衛制度,二三二國家安全條款對進口鋼鐵及鋁製品加徵額外關稅,並擴大反傾銷措施力道。對中國全面加徵關稅,掀起美中貿易戰;再加上針對中國為主的進出口管制及投資限制等,更波及到其他國家。此外,美國更以雙邊模式對貿易對手國提高貿易障礙,各國也不甘示弱群起效尤。再加上川普全力杯葛WTO,全球經貿體制形同被支解。

  拜登在競選時,批評川普擴大貿易保護會影響到美國下游產業及消費者利益,可說是損人不利己,主張當選後會全面檢討。但拜登上任迄今,不但沒有減碼加徵關稅,更擴大川普時期實施的進出口及投資管制範圍,令人詬病的反傾銷稅措施也未見抒緩,與各界預期有不少落差。

  除了傳統貿易手段外,為因應新的經貿議題,各國貿易工具更加多元性。例如歐盟最近積極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計畫,雖目的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降低碳排放量,但卻要求排放碳密集型進口產品必須購買憑證,繳交碳排放量費用,許多國家質疑是另類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形成不公平競爭。

  在歐盟推動減碳措施的同時,美國也正研擬符合美國利益的碳邊境稅,中國也要推出碳交易平台。由於在生產過程本來就很難精細計算出產品碳排放量,所以各國推陳出新,設計符合本身利益的制度,也被垢病帶有貿易保護的色彩。另在數位貿易以及新興領域例如5G方面,也面臨規範難以統一,帶有貿易保護因素的同樣問題。而WTO不但對約束傳統貿易措施已力不從心,對於新興的經貿議題也無法主導情勢訂立合理規範。

  在美中貿易戰及新冠肺炎影響下,各國更加重視供應鏈安全,透過產業合作並訂立各式規範,籌組供應鏈聯盟,WTO更是無從置喙。

  多邊功能不彰,繼之而起的則是眾多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形成,雖然FTA可視為自由化的另一渠道;近年來FTA內容也不斷深化與廣化,但主要是強化區域內分工,排他性也更加明顯。在大型FTA催化下,全球已有形成區塊性貿易壁壘的趨勢,對促進全球經貿自由化並沒有加分的效果。

  總之,未來全球在供應鏈及新興領域方面,各主要國家會根據自身利益制定規範,也會積極爭取更多國家支持以取得主導權。這些議題並不會全部在FTA架構下處理,對FTA網絡不足的台灣而言,如何掌握經貿新脈動,直接切入新興議題,加強國際聯結,更益發顯得重要。

作者: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1-08-24 04:30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