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黃勢璋:企業最低稅負將一統全球!台灣減稅還能救經濟?

  「減稅救經濟」往往是政府與社會各界,最常使用也最容易提出的一種政策構想。

  不論是國家經濟發展或企業個體經營,似乎簡單地把租稅視為一種成本費用,只要政府減稅就能順利創造營收,對企業、民眾、社會及國家就能創造多贏局面,使得「租稅優惠」(或租稅減免)總是扮演執政者最終拍板定案的政策工具角色。

  試問,如果真實社會都只要具備這樣簡單的「減稅能創造利潤」邏輯思維,那還會有政府出現經濟衰退的問題嗎?還會有世界席捲金融風暴的危機嗎?還會有企業帶來經營不善的恐慌嗎?

基礎稅率一統全球?

  2021從年初至今也不過8個月,卻讓美國以及G7、G20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組織成員國的多數財長們,一致期盼企業全球最低稅負(GMT)能減少各國政府的租稅競爭,確保跨國的大型企業繳納一定稅負、防堵避稅;對於將GMT稅率定在15%水準,更取得壓倒性的共識。

  7月初,OECD便已端出130個國家支持、9國暫時拒簽(如:愛爾蘭、匈牙利、韓國等)的成果,預計10月發布GMT執行細則,最快在2023年正式生效實施,全球統一的基礎稅率即將降臨。

  由於現階段GMT的操作細節尚未公布,再加上台灣現行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法定稅率為20%,明顯高於現階段OECD初擬的企業全球最低稅負稅率15%,看似對我國也無重大影響。但是,若從有效稅率的角度來看,只要低於GMT的15%,不論是大企業或是中小企業,都可能是未來補稅的規範焦點。

  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核定統計專冊」資料發現,受惠於政府租稅優惠等相關獎勵措施(如: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產業創新條例、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等),臺灣2017年整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有效稅率僅為11.9%,遠低於OECD的企業全球最低稅負稅率15%。

  未來要如何將這項稅率缺口補起來,恐怕將掀起政府與企業的國內茶壺風暴。

  此外,依據我國2020年上市櫃公司財報資料發現,有效稅率(企業所得稅費用除以稅前淨利)低於15%的企業竟高達800家,以製造業最多;其中,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為大宗。

GMT重挫租稅優惠?

  情境假設一下,若引述彭博公布的數據可發現,我們的護國神山(台積電)由於獲得多項租稅優惠而使得有效稅率只有10%-11%左右;未來政府不論再提供多大的租稅優惠,在GMT的規範下,台積電恐將必須面臨補稅壓力。如此一來,對我國半導體及高科技等相關產業鏈,預期都將掀起台灣甚至全球的跨國產業風暴。

  台灣對於最低稅負制度,並不陌生。早在2005年阿扁總統再次執政的同時,蔡英文總統以時任立法委員的身分,秉持著稅制改革能填補社會長期因受租稅減免而導致稅基侵蝕漏洞,降低減稅利益集中在國內少數納稅義務人並兼顧租稅公平的精神,積極投入「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立法角色。最低稅負制在2006年1月1日開始施行後不久,蔡總統更榮升至副閣揆的行政角色。

  面對GMT的可能成形,傳統透過「租稅優惠」(或租稅減免)的政策工具,在有效稅率低於GMT規定的15%前提下,原先減稅的政策美意都將出現七折八扣,甚至落得事倍功半的結果。

  筆者建議,政府應儘早提出未雨綢繆的政策規劃,從外部效益的功能別觀點,以預算補貼投資方式取代租稅優惠政策,超前布署;畢竟,再怎麼提供更多的租稅優惠給企業,只要有效稅率低於15%,在未來全球最低稅負制度的框架下,都將無所遁形,企業只有補稅的份。

  「減稅救經濟」的舊思維需要重新檢討,期盼台灣在蔡總統的豐富經驗下,面對未來GMT施行時,能讓國內衝擊降至最低。

作者:黃勢璋/中經院台灣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資料來源:ETtoday新聞雲  2021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