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遵慈:《名人TALKS》東南亞疫情燒 供應鏈不致動搖

  近月以來,東南亞多國疫情急遽升溫,當地政府祭出鐵腕,實施各種封鎖措施或要求關廠、停工,使得許多台商深陷疫情爆發以來最嚴重的抗疫與營運危機,也陸續有傳聞指此波疫情將使供應鏈重返中國大陸。不過,供應鏈的建立與移動都在所不易,雖然確有眾多台商受疫情波及而蒙受巨大損失,但預料將不致動搖在東南亞逐漸形成的供應鏈,預料疫情趨緩後跨國企業與台商的投資布局行動仍將持續。

  東南亞國家在二○二○年的防疫表現受到肯定,但自今年二月開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緬甸、越南等國接連出現嚴峻疫情,由於各國普遍缺乏疫苗,施打率嚴重不足,確診與死亡人數雙雙攀升,使得各國政府不得不緊急實施各項封鎖或限制移動措施。最近的發展為越南政府宣布三就地原則,亦即為避免疫情擴散,要求本地廠商與外資企業集中管理員工,必須「就地生產、就地飲食、就地休息」,無法配合的廠商則必須停工,由於許多台商因應不及,只能配合宣布停工。

  根據估計,截至目前,雖然大多數在馬、泰、菲、越等台商工廠仍能持續生產,但亦有台商關廠、停工、或降載生產,因而影響營收,也導致將許多訂單緊急轉移至其他國家與中國大陸。對此,近來歐美與中國大陸媒體相繼報導供應鏈將移回大陸,似乎暗示東南亞國家歷經過去兩、三年接收中國移出的製造業產能,但即將隨著各國疫情失控而「校正回歸」,形同空歡喜一場。

  這樣的評論並非正確。由於供應鏈的建立、移動、與拆解均非一蹴可及,與當地整體投資與營運環境、產業基礎、政府政策與發展潛力等息息相關,在當前供應鏈分流及區域化、在地化的趨勢下,尤其在美國拜登政府就任以來看似擴大「抗中」政策的力道下,東南亞國家仍將是最具投資吸引力的新「亞洲工廠」。

  事實上,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二○二○年因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外人直接投資(FDI)流入金額較二○一九年驟減三分之一,然中國大陸與香港合計接受的外資金額卻逆勢成長百分之二十五,總額高達近二千七百億美元,今年一至五月大陸吸收外資更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五,顯示跨國企業仍無法忽視其龐大的內需市場,許多供應鏈亦未如部分媒體或專家所渲染地自大陸消失。同樣地,眼前馬、越、泰等國嚴重疫情雖已衝擊當地製造活動,但不致影響疫情後跨國企業調整投資布局的腳步。例如,根據日本貿易振興社(JETRO)的最新分析,日商對投資越南的態度依然樂觀,預料疫情趨緩後將會持續加碼投資,以提高越南本地化生產的比例。

  目前在東南亞投資設廠的許多台商正在進行一場疫情爆發以來最艱困的抗疫戰爭,除須面對可能關廠停工及員工染疫壓力外,因多數台商、台幹與其家眷還無法施打疫苗,更飽受人身安全與健康威脅。面對此波「新南向政策」實施以來最重大的危機,政府應盡速了解東南亞各國台商的困境,以研擬如何協助其度過難關。

作者:徐遵慈╱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1-08-05/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