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名人TALKS》台美TIFA新變革 經貿互動主舞台

  暌違五年,台美昨天終於舉行了第十一次TIFA會議。復談成績各有解讀,不過本次似乎有重新定義、賦予TIFA新功能的變革,是觀察重點。

  台美溝通對話管道其實不少,但TIFA會議是少數能整合各部會、召開頻率相對固定,而且有協定支持的平台,因而不但召開與否具有台美關係溫度計功能,談的內容各界也多有期待。

  TIFA協定生效廿五年,平均二點五年開會一次,因而這次相隔五年確實是特殊案例。主因有二,第一,川普政府對雙邊TIFA會議興趣很低,導致美國跟全球近六十個國家或區域組織訂有TIFA協定,川普任內平均一年只有召開三場。第二,川普團隊追求結果導向,在台美間最重要的農產品障礙(美豬萊劑)問題未解之前,召開台美TIFA也無結果,自然排不上時程。

  本次順利召開,反映出幾個重要意義及特色。首先自然是美豬這個主要阻礙已經移除,台美經貿對話可以邁向新階段。其次,這是美國新任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三月中上任後所安排舉行的第一個雙邊TIFA(三月底與中亞五國之聯合TIFA並非戴琪所安排),而且排在與對岸舉行諮商會議之前,既反映出台灣的優先考量,更打破川普時代在經貿上少跟台灣互動以免刺激北京的傳聞。事實上,若從拜登總統四月開始將維護台海安全納入多個國際聲明,加上贈與疫苗及本次TIFA會議,AIT多次強調的「台美真朋友」關係,似乎並非口號。

  再者,這次會議充滿「拜登風格」。今年三月美國公布的貿易政策重點,明白指出「貿易政策不再只是為貿易」的定位,而屬於支持美國經濟復甦、就業創造及供應鏈重組政策的一環。傳統上,TIFA會議都聚焦在檢驗障礙、投資限制、外商有無被歧視等狹義經貿問題的處理,眼光放在今天。本次TIFA觸及的面向,從供應鏈、半導體、疫苗,到環境勞工及數位貿易,都是拜登推動重建美國製造能量、提升與供應夥伴合作結盟政策的核心,看的是未來的發展。這與過去TIFA有很大的不同。

  固然對於各項議題未見具體發展,但TIFA會議似乎有超越貿易投資障礙,被重新定義成為下世代台美經貿領域互動主舞台的跡象。一改目前分別召開的作法,未來可能在TIFA平台下成立半導體、供應鏈、綠色經濟與數位貿易等各種工作組繼續進行制度性、規律的對話。過真如此,則今年TIFA可說是成果豐碩,而且可以預見未來會很熱鬧。

  至於大家期待的台美FTA,明顯的並非拜登政府的重點,性質上確實也不是支持現階段供應鏈重組及就業創造的最佳工具。因而現階段應專注於對雙方更有利的供應鏈及科技合作,並將洽簽FTA作為長期目標「座右銘」,伺機而出,才是最佳布局方式。

作者:李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2021-07-01/聯合報/A8版/財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