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大年:台灣區域經濟整合之路20年

  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顧慮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會影響到台灣加入WTO的時程,所以是以盡速入會為目標。在二○○二年一月一日台灣成為WTO正式會員後,開啟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大門,積極建構自由貿易協定均是歷任政府經貿外交的主軸政策。

  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今年邁入第廿年。過去廿年全球經貿體系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WTO效率不彰談判進展緩慢,再加上美國前任總統川普的強力杯葛,WTO功能迅速式微。拜登總統雖然沒有如川普強烈排斥WTO,但要求WTO必須脫胎換骨大幅改革。未來改革將是WTO的重點,貿易自由化可能較難有重大突破。

  WTO的失能,繼之而起的則是風起雲湧的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各國紛紛由多邊轉為雙邊,FTA數目大幅增加。根據WTO的統計,目前全球共有五三八個FTA,其中有超過八成是在二○○○年之後形成,更有近半數是在二○一○年後形成,顯見FTA已經取代WTO,成為推動全球經貿自由化的主要工具。

  台灣有幸在區域經濟整合興起之初,即搭上了整合列車。對台灣而言,簽署FTA除了有經濟效益之外,也具有外交突破的意涵。

  但也因為FTA可帶給台灣政經效益,使得台灣推動FTA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而困難重重,迄今台灣只與十一國完成FTA,大多數以邦交國為主。只有中國大陸、紐西蘭及新加坡是以非邦交國的身分與台灣簽署FTA,而與中國所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屬於部分自由化的架構協定,只能算是初期階段FTA,目前也在停擺當中。

  台灣不但在FTA數目上遠不及其他國家,在FTA涵蓋率,即出口享受FTA關稅優惠占總出口比率上,更是瞠乎其後。而且目前各國除追求FTA量的成長外,更重視質的精進;在推動既有FTA升級外,也將數位貿易、綠色經濟,以及供應鏈整合等新的項目,納入FTA的內容。

  除此之外,近年來巨型自由貿易協定(mega FTA)也成為區域經濟整合主流,其中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代表;而且在群聚效果帶動下,未來巨型FTA會吸納更多成員加入,對於台灣排擠效應也更明顯。

  面對下一階段區域經濟整合,台灣必須以穩定兩岸關係為前提,抱持更開放的心態,才有可能開疆闢土。另外在直接加入巨型FTA有困難下,台灣必須以化整為零的方式,針對特定議題與他國結盟以尋求突破。

  除外在挑戰,台灣內部準備也不容忽略,須先做好開放市場的準備,在談判人才的銜接與培育上更是刻不容緩。過去台灣參與FTA的談判菁英,目前絶大多數已不在其位,現階段具有實戰經驗的人才是少之又少。然而,台灣未來將面臨加入巨型FTA挑戰,並要接受新議題洗禮,如何養成優質談判人才,對於台灣未來能否踏上FTA的成功之路,至為關鍵。

作者: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2021-05-1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