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名家觀點》拜登上任100天的政績

  美國喜歡將就職第100天作為總統施政的重要里程碑,認為見微知著,可評估接下來四年政績好壞的功能。拜登總統老將再返,面對後川普殘局及疫情,許多人並不看好。然而回顧其100天政績,不但內容大膽精彩、活力十足,跌破一堆眼鏡,其帶動的變革方向,更對台灣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拜登競選的經濟政見主軸,除了後疫情經濟振興方案外,環繞在提升中產階級競爭力、重建美國供應鏈、氣候變遷及環境正義及恢復國際威信及領導者地位四個面向。過去100天,拜登不是循序漸進,而是四箭齊發,同步推動落實。在確保美國經濟優勢部分,拜登以「重建美好過去」(Build Back Better)作為主軸,迅速的提出了「美國救援、美國就業、美國家庭」三個具有野心的方案。

  美國救援方案法已完成立法生效,包含了1.9兆美元經濟救助及刺激的預算。美國就業方案較為複雜,從基礎及寬頻建設、教育改革、科技研發、振興製造業基礎到直接就業創造都囊括於此;預算規模當然也更大,預計為八年2.3兆美元,平均每年約2,875億美元(約新台幣8兆元),而台灣每年全部歲出預算僅約2兆元。

  當中有3,000億美元會投入振興製造業之用,其中500億美元會與重建半導體供應鏈有關。最後一個「美國家庭方案」,目前則傳出預算規模也會高達1.5兆美元。

  為落實這些方案的驚人預算,拜登政府於4月初提出了「美國製造稅改方案」(Made in America Tax Plan),除預計將企業所得稅率從21%提高至28%外,也會將企業海外利潤稅率加倍為21%(目前為10.5%),更預計以企業的營收為基礎課徵最低稅負,減少企業規避的空間。按估算,新的稅改方案可在十年期間增加約2.1兆美元稅收,至少可作為美國就業方案所需。

  美國不是沒有大規模基建及稅改歷史,但在上任100天內就迅速全面出牌較為罕見。投資美國大家叫好,但稅率倍增也意味著阻力倍增,目前已經出現對經濟股市有負面衝擊的評估,還有難關要過。但至少對拜登欠缺行動力的質疑,可以退場了。

  拜登就任100天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綠意盎然。上任後不但迅速重返巴黎氣候協定,更在日前全球領袖氣候峰會中承諾提高2030年減少排放指標,2050年零排放(碳中和),逼的日本也跟進加速減排目標;中國大陸雖未跟進加碼,但壓力已然出現。

  第三個特色,就是迅速定義「對中政策」。繼3月頒布的「國家安全暫行綱領」將美中定位為「戰略性競爭」(Strategic Competition)關係後,4月21日參議院外委又會通過超過270頁的「戰略性競爭法」草案,從經濟、科技、國際話語權、供應鏈移轉、數位能量、對抗假消息到強化與各國結盟,等於宣告將全面啟動與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抗,法案也高調將台灣作為重要印太地區。

現在回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美國阿拉斯加會面不尋常的嗆辣表現,很可能代表中方在當時已經知悉這些發展,已無保留情面的需要。

  第四是基於經濟安全(及就業創造)考量,針對半導體、醫衛、電動車及資通訊與能源等十個關鍵部門,拜登2月底迅速啟動供應鏈返鄉及重組工程檢討。不只台積電,台灣在這十個產業中都是重要供應商,受到牽連已難避免。

  拜登政府在重要人事還在陸續到位的情況下,就在100天內同時開始推動如此大膽、具雄心的政策,未來四年應該不會辜負選民。

  美中關係的「競爭對抗為主」格局已無殘念的確立,供應鏈重組會持續發酵擴大,減少碳排放也成為志同道合的通關密語。拜登100天政績,已畫出台灣政府及企業與美國對話的關鍵字,也提供了政府與企業調整部署的地圖。

記者:李淳(中經院WTO與RTA中心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2021-04-29/經濟日報/A4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