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淳/拜登就職百 美中2.0時代定錨

  據說以「第一個一百日」作為衡量美國總統表現的傳統,來自於一九三三年全球大蕭條上任的羅斯福總統。當時為了拯救美國,一百天內推動且完成了十五個重要法案及預算,羅斯福用了「第一個一百日」作為政績報告的基礎。此後,「首個一百日」(The Hundred Days)成為字首大寫的特定名詞,成為檢視總統政績的重要指標。

  以此觀察拜登,就職迄今擺脫暮氣重、無元氣的質疑,從經濟振興、推動稅改、國際結盟、對抗中國、改造供應鏈到氣候變遷,全面展開施政藍圖,「首個一百日」扎實精彩。其中最受關注的發展,當屬美中關係。中共高層楊潔篪在美中首會時,就不尋常高調教訓美方,應非臨場發飆,而是藉此講出北京對未來關係定性的結論,就是競爭對抗是日常,合作是例外。

  這樣的認定,來自於在「首個一百日」中,拜登迅速的將其競選時喊出的美中「競爭性共存」概念予以具體化。三月三日白宮頒布了「國家安全暫行綱領」,明確將美中關係定位為「戰略性競爭」關係,並且指出國安目標就是要強化自身實力、聯合志同道合盟友,確保勝出。

  何謂「戰略性競爭」?該綱領未明白界定。在商界,若是決定發動戰略性競爭,指的是將以顛覆過去、不可預測的革命性手段及時間表,全方位出擊,以求永久性的競爭關係改變,而不是只求在日常經營上的業績比較。

  看來美國對中的「戰略性競爭」也屬於這樣的性質。四月二十一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懸殊的跨黨派票數,通過超過二八○頁的「戰略性競爭法案」草案,提交全院審查。該法標題沒寫,但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指明競爭對象無他,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明白認定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國有意稱霸全球,決定世界未來的宣言。

  在此背景下,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從經濟、科技、國際話語權、供應鏈移轉、數位能量、對抗假消息到強化與包含台灣在內的盟邦合作等方面,全面啟動與中國大陸的競爭性對抗。

  本法高度歸納了自川普以來美國對中態度轉變,並揭露未來的全方位抗中競爭路線。以該法案的複雜程度,可能在拜登上任前後就已開始草擬。無論未來通過與否,都對美中關係二點○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定錨作用。至於北京,除了嗆辣的言詞外,必然會有其他的回應:「多做少說」性質的作為(例如不再高談偉大復興)應會增加,公開的對抗反擊可能也不會少,而追求科技自主創新的力道只會持續加碼。

  對台灣而言,美中二點○時代才剛開始,演變路徑、衝突點跟衝擊還不易預測,因此台美關係會繼續升溫,對兩岸關係則會受到上述多做少說、公開對抗以及科技自主三股力量牽制。特別需注意的是美國「戰略性競爭」的定位,意味著會有愈來愈多顛覆過去、不可預測的變局出現,即便是企業的未來沙盤推演,也需要多考慮一些「殊難想像」的情境,才是合理的設定。

作者:李淳/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
資料來源:021-04-30 05:3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