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君逸:《專家傳真》南向印度內需市場 台商如何把握商機


  印度擁有13億人口,內需市場大且勞動力供給豐沛,然而相較於中 、日、韓等對手,臺商進入印度市場較晚。根據印度官方統計,200 0年4月至2017年3月,臺灣對印度直接投資累計1.79億美元,僅居印 度外人投資第40位。目前在印度經營的臺商約有90餘家。


  近年隨著中國大陸勞動成本提高,促使臺商開始思考該如何調整海 外生產據點的布局,除了往東南亞國家投資發展之外,印度也成為臺 商布局的焦點。不過,現在臺商進入印度市場,不僅為響應印度總理 莫迪的「印度製造」政策,或是看中當地龐大的內需市場,許多業者 更是著眼於當地優秀的軟體人才,盼能結合臺灣的製造實力,推動軟 硬體系統的串聯與整合,以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究竟印度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有哪些?而臺商又該如何把握呢?考量 臺商布局能量及優勢,除了資通訊產業之外,臺商可把握的產業尚包 括生技、工具機、汽車及紡織等產業。


  1.資通訊產業:臺灣要推動大數據、物聯網生態系統的發展,需要 有強大的軟體開發能力,因此臺灣硬體製造的能量,若能結合印度軟 體開發的優勢,將有助臺灣資通訊產業升級發展。另臺灣具備各式網 路、通訊等方面的智慧解決方案與發展經驗,亦有能力協助印度推動 智慧城市。


  2.生技產業:印度製藥業發達,但在管理與整合能力相對缺乏,而 臺灣生技業不僅有技術優勢,同時也具有跨產業的管理能力,可為印 度生技產業供應鏈的整合,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3.工具機產業:印度工具機業者的技術及規模不足,僅能提供30% 的國內市場需求,而隨著印度汽車等重工業之發展,需要相當複雜而 精密的工具機,臺灣如能進入印度投資,將能就近滿足印度發展高階 製造後對於精密機械的需求。


  4.汽車產業:傳統汽車供應鏈主要由跨國車廠掌握,而新興發展之 電動車及其零件,供應鏈有別於傳統車輛,加以印度近年陸續提出「 2020全國電動車發展計畫」(NEMMP 2020)、「加速油電混合車輛製 造計畫」(FAME)等電動車發展計畫,將提供臺灣電動汽機車零組件 廠商打入跨國車廠供應鏈的機會。另印度是全球第6大汽車生產國, 臺灣可將印度視為車聯網發展的重要據點。


  5.紡織產業:近年來印度民眾對休閒運動服飾的需求上升,也帶動 對機能性紡織品的需求,而臺灣機能性布料品質早已深獲印度當地通 路商與製造商的肯定。另外臺灣由於天然資源缺乏,且因為塑化產業 供應鏈完整,紡織原料使用人造纖維的比例較高,而印度天然資源豐 富,臺灣亦可思考如何利用印度的天然纖維,結合臺灣的技術與創新 能力,開發新商品。


  印度市場商機雖大,臺商在當地仍須注意可能存在的投資限制。在 2017年8月28日印度頒布的2017外人投資政策中,印度對於新聞廣播 、保全、金融、國防、航太、電信等重要領域,普遍設有股權上限或 需要政府相關單位核准,以限制外國人投資。此外,印度政府對於從 事單一品牌零售業務且持有多數股權的外資,或從事多品牌零售業務 的外資,也設有原料採購限制,要求外商企業的原料來源需有30%來 自印度國內的中小微型企業,以維護並促進印度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 。對於上述限制,臺商進入印度市場投資需多加留意。


作者:高君逸/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分析師

工商時報 A6/政經八百 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