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5/19(四)「台灣加入WTO十年─自由化的機會與挑戰」台北場研討會新聞稿

【新聞稿】

民國100年05月19日

中華經濟研究院提供

 

 

05/19(四)「台灣加入WTO十年─自由化的機會與挑戰」台北場研討會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所舉辦的「台灣加入WTO十年─自由化的機會與挑戰」台北場研討會,已於5月19日下午圓滿閉幕,現場吸引逾120人與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卓士昭局長蒞臨致詞,經濟部徐純芳參事亦蒞場主持圓桌論壇。

 

 

為迎接2012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週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特別針對此段歷程,籌辦此研討會,讓社會大眾認識台灣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因應自由化所經歷的轉變暨政府在推動自由化的相關政策,並展望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方向與契機。

 

 

為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劉碧珍副院長暨執行長在開幕致詞時強調,過去十年,台灣內部,從政府機關到民間企業,從上到下付出諸多努力,以符合當初的入會承諾;同時,為建立國內專研WTO議題的研究機構,並負擔起宣導、培訓WTO相關人才的功能,行政院在2003年8月責成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成立「台灣WTO中心」。然而,劉副院長也提到,國內外經濟結構和環境在這十年已有很大變化,為因應瞬息萬變的國際經貿局勢,更需要對自由化的理念有更深入的認識和落實。

 

 

對此,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卓士昭在致詞時強調,台灣在加入WTO之後的這十年, GDP平均複合成長達4.66%;同時,多次運用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並在ITA案與美、日合作,成功打贏對歐盟的訴訟案,這不只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豐富了台灣運用爭端解決機制與經貿談判的經驗。近年來,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迎頭趕上,以及自由貿易協定的興起,是台灣經貿自由化在下一階段的機會和挑戰。因此,國際貿易局希望藉由這樣的研討會,讓社會大眾有機會接觸經貿自由化這個最核心的概念,並將這樣的概念,傳遞給更廣大的群眾。

 

 

回顧這十年來的努力,中華經濟研究院徐遵慈副研究員在研討會的主題一:「台灣加入WTO十年的成果與蛻變」報告研究成果時表示,整體來說,我國在加入WTO之後,許多廠商為因應市場開放和國際競爭壓力,在這十年間紛紛選擇整合與轉型,多數能夠順利因應經貿自由化的潮流,並逐漸走進國際市場,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則需要政府輔導及協助。此外,關稅降低的效果,為廣大的台灣消費者帶來更多樣化的產品選擇,更物美價廉的選擇,以及更好的服務。再者,WTO的經貿自由化理念和要求,也促使政府進一步改革、更新或制定更能與國際接軌的制度、法規和政策制定,提升政府效能與競爭力。最重要的是,台灣不僅把握住機會加入WTO,推動國內外各界進一步適應、轉變和調整,更藉此讓世界看見台灣。

 

 

徐副研究員進一步表示,儘管台灣在加入WTO十年間取得這些成就,循著經貿自由化發展的全球經貿運作,仍是一場持續不斷在變化中適應和調整的運動。因此,台灣在過去十年的整體表現雖呈成長,但在國際評比及全球貿易排名,正面臨被開發中國家迎頭趕上的壓力;與此同時,政府加入WTO後,仍有待提出完整且務實的配套措施,以減少受衝擊產業的損失,例如農業。為此,當台灣在加入WTO十年之後,要徹底落實貿易自由化的理念,深化國際接軌的程度時,在未來應以積極參與WTO及推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自由化,多邊與雙邊「雙軌並進」的方式為主軸,以因應全球及區域自由化的潮流。

 

 

中華經濟研究院杜巧霞研究員在主題二:「經貿自由化與區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的報告中,則援引台灣主要貿易夥伴和東協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情況,並仔細比較韓國、新加坡和日本的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軌跡與發展進程。杜研究員指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是當前換取廣大國際市場和空間的唯一之道,自由競爭可提升產業競爭力、加速產業結構調整速度,並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成功與國際接軌的國家,也可望建出構優質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優質外資注入和跨國企業的進駐,協助台灣產業的卓越發展。

 

 

不過,杜研究員也提醒,在這股不可避免的經貿自由化浪潮下,除了產業要厚植本身的競爭力,政府更需要明確訂定FTA政策方面,在積極尋找更多貿易夥伴時,強化配套措施和進口救濟制度,一方面協助弱勢產業培養出自身的調整能力,另方面也促進國內外相關產業的合作與整合。

 

 

有別於研究人員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建大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楊銀明董事長在主題三:「台灣產業因應自由化之成功經驗」,從業界角度出發,向與會者分享建大工業的成功經驗。楊董事長提到,建大工業在1989年以後,循著「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的經營模式,仍能在2000年以前維持代工的優勢。

 

 

然而,2000年之後,在中國崛起的影響下,建大工業體認到,代工模式不足以因應新的國際經貿環境,唯有轉型,以創新來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以同業合作代替惡性競爭、以拓展客源取代固守市場,最終成功帶領建大工業的轉型為一間充滿活力,而且可跟世界知名公司平起平坐的企業。

 

 

藉著建大工業的成功經驗,楊董事長也以自行車產業所共同組成的A-Team為例,鼓勵在場的與會者,尤其是有志於產業創新的人,應該在接受WTO架構下,全球零關稅的前提,與同業策略聯盟、彼此學習成長,並產銷創新價值及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這不只是建大工業的成功之道,也是值得台灣其他產業學習和借鏡的策略。

 

 

三位發表人報告結束之後,三人也共同參與由經濟部徐純芳參事所主持的圓桌論壇,並跟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詹聯興組長,以及農業委員會蕭柊瓊副處長,一同商討台灣經貿自由化的過去與未來。在論壇中,許多人對於楊董事長所提及的A-Team十分感興趣,楊董事長和許多在場與會者皆認為,自行車產業的策略聯盟和同業整合,相當適合作為台灣其他產業的範例,甚至可適用到農業未來的發展模式。

 

 

另外,亦有與會者關切台灣如繼續自由化,農業恐不易因應,因此亟須政府協助,部分農產品雖有出口潛力,但畢竟屬少數案例,有待政府與專家協助拓展國際市場。多位業者則發言表示,我國競爭對手新加坡、韓國等已簽署極多FTA,其作法值得湍參考,也給台灣帶來極大的壓力,未來台灣應該加快腳步,爭取與更多重要貿易夥伴簽署FTA。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預計將在5月31日與台灣省諮議會合作,在台中舉辦第二場次的「台灣加入WTO十年─自由化的機會與挑戰」研討會,並預計在未來至南部其他縣市舉辦活動,以提出台灣入後十年的研析成果,供各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