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遵慈:《名家觀點》在印度製造…別讓三贏變三輸

  上周緯創公司位於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的蘋果手機組裝廠房爆發員工因不滿公司核發薪資與加班費短缺而砸廠及搶奪公司財物的重大暴動事件,引起台灣與印度譁然。蘋果公司迅速派員實地調查後,火速宣布緯創公司違反公司內部勞動規約,因此在改善對員工管理與待遇前,將暫緩委託緯創代工生產訂單。緯創亦坦承因公司招募勞工規模過快,以致未能有效監督人力仲介公司發放薪資作業等疏失。

  緯創工廠暴動事件,不論是對於近年陸續前進印度投資設廠的台灣廠商,或加速轉移中國大陸供應鏈至印度、越南的蘋果公司與其他品牌廠商,以及強力推銷「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的印度莫迪政府三方,都是一記當頭棒喝。

  雖然近來美商因應美中貿易衝突與分散供應鏈的趨勢,逐漸將一部分蘋果供應鏈或其他電子產品轉移至印度組裝生產,但印度投資環境、勞工法規、社會文化等與美商或台商熟悉的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國家宛有天壤之別,印度政府與勞工不諳供應鏈運作,欠缺大規模與時效生產之經驗,過去美商與台廠的中國經驗或越南經驗也不易複製至印度,在三方仍然彼此陌生且欠缺磨合的情形下,要落實「在印度製造」,還有許多重要的「功課」需要學習。

  印度是近年各界看好的新興市場,眼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受到挑戰,莫迪政府喜出望外,為吸引跨國電子大廠在美中貿易戰後落腳印度,特別祭出重金,實施「電子製造獎勵計畫」(PLI),手機大廠如進駐印度投資規模超過10.5兆盧比(約新台幣4.11兆元),將可申請優渥的生產獎勵。

  迄至目前,蘋果公司的決定和印度的投資誘因確實吸引台灣如緯創、鴻海、仁寶,及韓國三星等廠商陸續在印度設廠或擴廠。同時,莫迪政府並戮力改善投資環境,連續兩年在世界銀行評比的經商容易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報告中飛躍前進,2019年晉升至全球第63位,創下有史以來最佳成績。

  然而,印度雖初嚐蘋果滋味,但是基礎建設不佳、勞工與稅務法規僵化及複雜,再加上政府效能不彰,與本地支援產業嚴重不足等問題,在在構成外商與台廠的運作障礙。

  特別是印度勞工與管理階級對於跨國科技大廠大規模聘僱及快速、高效生產作業與管理的模式仍不熟悉,再加上台廠對印度法規、文化陌生,雖累積20、30年豐富的中國大陸、越南投資經驗,在印度投資卻無法派上用場。

  此次緯創勞工暴動事件顯示,印度欲加入全球供應鏈(GVC)雖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等條件,但實際運作時還有諸多障礙與挑戰有待克服。印度自豪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台商的中國、越南投資經驗可能必須打掉重練。

  蘋果公司亦應體察印度營運管理不易,應給予配合台廠更多因地制宜的空間。

  建立完整供應鏈可能耗時長達十年,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導致蘋果公司、台灣代工大廠、印度三方從創造三贏局面,淪為三輸結果。「在印度製造」,不能不慎。

作者:中經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
資料來源:2020-12-24/經濟日報/A4版/焦點